小果叶下珠的大任务helliphe

首次认识小果叶下珠,那是2月1日大年初八,庚子鼠年第二次进凤凰山,还是“老男人小花裙”那四个“花痴”。

我们是在滚石路山腰某大石头上的灌木丛中搜辨到的,然后陆续在山脚下也发现它的同伴身影。其实小果叶下珠还比较常见,认知植物就这么有趣,只要认知了就总能再看到,这是一个实践积累的过程。

同属大戟科叶下珠属的植物,凤凰山上最常见的是越南叶下珠Phyllanthuscochinchinensis,登山路径上多的是,只要你留心。再有的是山脚草坪上的叶下珠Phyllanthusurinaria,但个头很小不留意你就会忽略它的存在。最鼎鼎有名的,那就是山上大家最爱吃的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即广东人说的“油甘子”,先苦后甜道尽人间真情。

▲越南叶下珠,喜欢爬山的你是否有点眼熟?▲

▲越南叶下珠的果实▲

▲越南叶下珠的小花▲

▲草坪上的叶下珠▲

▲叶下珠也是边开花边结果▲

▲余甘子的小花▲

▲余甘子▲

叶下珠属的植物,字面的解释再简单不过了,这是“长态很像珠子的果实挂在叶子下”的植物。小果叶下珠的“小果”就更不用解释了,成熟的蒴果呈浆果状,球形或近球形,绿枝下虽小也蛮抢眼的,在广东还有外号叫“龙眼睛”,确实有点画龙点睛的感觉。小果虽无毒,但没有资料显示它好吃,反而从在广州也叫“烂头钵”这名字来理解的话,小鸟、昆虫喜欢吃哟。

▲看图片中间那粒小果,是否有烂头钵的感觉?▲

▲哗!龙眼睛▲

那老百姓喜欢小果叶下珠什么?它的根和叶!供药用:驳骨、跌打。本种原产于亚洲,中国南方各省常见,所以,还有不同的地方名字:通城虎、山丘豆、飞檫木、白仔、多花油柑等,但学名就一个:拉丁语Phyllanthusreticulatus。说起学名,顺便在这里科普一下:这是瑞典非凡的生物学家林奈大师所创至今适用的“双名法”,就是用两个词来为植物命名。第一个词叫“属名”,首字母要大写,可视为植物的“名”,第二个词叫“种加词”,可视为植物的“名”。Phyllanthusr是属名“叶下珠属”,eticulata的意思是网状的纹。

言归正传,小果叶下珠的大任务,就是昨天王长虹老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dasoft.net/kjcp/117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