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低迷,为什么券商还要疯狂扩张营业部
高举扩张大旗的券商,到底是看清了行业发展趋势,逆势布局,还是因为“不进则退”的囚徒困境?不管怎样,这对于证券从业人员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
●●●
根据证券业协会的统计,截至年底,网上开户比例达到92%,几乎替代了线下营业部网上开户的业务。由于市场行情低迷,年上半年,券商经纪业务同比下滑了近50%。
可是,我们看到的却是券商仍在积极扩张营业部。截止到年8月底,今年券商新增营业部超过家。其中,与年底营业部数量相比,中山证券,广州证券,兴业证券、华林证券的新增营业部增幅超过%。已拿到批复的公司中位数增幅大约为25%。
其实,券商的营业部大扩张策略并不是今年特有的现象。
年4月,中国证监会出台《证券公司分支机构监管规定》,对证券公司设立分支机构不再作数量和区域限制,只要经营规范、具备管理控制能力、不存在重大风险的证券公司,均可设立分支机构。
自此以后,券商就开始营业部的跑马圈地。年到年,每年新增的营业部数量都近0家。
都在哪些区域火拼?
大部分券商的营业部规划和战略中,都提到「优化营业部的区域布局」。从年各家券商的布局来看,最少的如国海证券,布局5个省;最多的如广州证券,布局超过27个省。不过,各家券商还是更偏好在广东、浙江、江苏、山东这些省市区域。
每家营业部扩张的节奏和策略不一
在营业部的扩张策略上,每家券商的节奏和打法差异很大。
银河证券比较早,在政策出台以后,年12月底,就申请了设立家分支机构,新增幅度超过50%;
方正证券踏准了15年的行情,年新增营业部家,新增幅度超过%;华泰证券不属于激进型,稳扎稳打,从年开始,每年小幅增加,截止到年底,累计增加近70家营业部。华泰证券互联网布局同时也成熟之后,年却没有任何新增营业部。
当然结果差异也会比较大。这些提前布局的券商,经历了15年的大牛市之后,新设营业部的盈利周期被大大缩短了。
逆势战略还是囚徒困境?
这几年新设的营业部大多是C型营业部,即相当于一个门店,不提供交易服务,只开户和做一些理财咨询服务。与传统营业部相比,它的优势在于开店成本较低,根据不同的地区,每年的成本大约在60-万。不过,C型营业部经纪业务的散户获客能力较低,主要的定位大都在于机构的综合承揽服务以及高净值客户的财富管理服务。
扩张营业部的一部分动力在于地域覆盖、综合业务的延伸。这几年单体营业部的利润量级非同往年,动辄几亿的营业利润,一家营业部可以单挑小型券商的整体经纪业务。
不过,进入16年,随着行情的低迷,以及资产荒,机构业务和高净值客户的展业也显得较为吃力。这些16年仍然高举扩张大旗的券商,到底是真的看清了行业发展的趋势,逆势布局,还是因为「不进则退」的囚徒困境?我觉得大多数券商可能都很难说得清自己真实的意图。揣测一下各家的想法:最差的情况不外乎就是亏损,幸运的是,现在的亏损的成本已经远比以前低多了。(年也有一波券商营业部扩张的大潮,随后行情的低迷,使得年新建的部分营业部连续3-4年超过万的亏损。)
唯一的共同点就是资金驱动
基于上述的揣测,我们发现了营业部扩张的共同点——任性背后的驱动力「有钱」。年银河证券完成H股上市和四期次级债发行之后,启动了家分支机构的设立;上市券商利用上市平台积极融资,兴业证券16年通过配股募集了亿资金,光大、东方也通过H股募集了70-80亿港币。股东也积极地向非上市券商注资,比如广州证券,连续两年获得股东增资超过50亿。
目前券商手里大笔的资金没有投向,这是券商们目前积极扩张营业部的主要驱动力。年中报显示,行业ROE还有4.82%,一方面与行业最惨淡的时期相比,还存在一定的盈利空间;另一方面,行情的周期难料,行情回暖,回报率会大幅回升。投资营业部貌似还真是有钱券商的较优选择。
不过,这么多营业部开业,营业部经理估计将成为最紧缺的人才了。想进入证券行业的小伙伴们抓紧啦。
来源:券业星球(stockplanet)
文/木美(作者系券商战略研究员)
●●●
证券考试刷题利器点击“阅读原文”。
北京白癜风哪里看好
得了白癜风在北京哪家医院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dasoft.net/kjxg/1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