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良zwj妙哉,黄岗馓子
作者/冯德良
说起我们单县的羊肉汤,那可是隔着窗棂吹喇叭——名(鸣)声在外,要是提起单县黄岗的馓子,那也是高山上吹喇叭——名(鸣)声远扬!来单县你不喝我们单县的白汤的、红汤的羊肉汤,那是你没有这份口福,到了我们单县黄岗,不品尝一下黄岗的美食——馓子,那也是你的憾事。
馓子是一种油炸的面食。据说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为了纪念晋国名臣义士介子推,要在寒食节(清明前一两天)禁用烟火三天,人们往往要提前备好熟食,一如现在的即开即食的食品,馓子这种美食便应运而生了。后来,虽说寒食节与清明节逐渐融合,一些与寒食节相关的风俗习惯以及禁忌逐渐消失,但是,馓子作为一种美妙的食品,却经久不衰,且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黄岗馓子的制作很复杂,用油用料要求也很严格,面粉是用我们当地最优质的的小麦磨制的,油料是用我们自己种植的大豆、花生、芝麻压榨出来的,工艺流程非常严谨,行外人很难掌握。所以黄岗馓子多是家族性作坊,一家人,一口锅,纯手工制作。要经过和面、醒面、盘大条,捋小条、缠细条、下锅油炸许多工序,而且每一道程序都要拿捏的恰到好处,才能做出无渣,酥脆,咸淡适中,条儿纤细,金黄亮润,形状美观,入口即碎、落地无渣的馓子来。
黄岗镇地处三省交界处,位于单县城南十五公里,人口众多,是单县农村第一大集镇,有“小单县”之称。由于地理位置优越,物阜民丰,商贾云集,各种小吃应运而生,特别是馓子,可以直接食用,可以配以稀粥,可以泡入豆浆,吃起来不油不腻,一边吃着馓子,一边嘬上一口小酒,更是显得惬意。虽不知何人何时从何处将馓子传入黄岗,但是,黄岗馓子却久负盛名,源远流长,历史沧桑,见证着美食美味的发展。现在,黄岗镇四街、后楼、乃至于乡下的任庄、张菜园等地儿就有许多多家的馓子作坊,于是也就有了苏家、黄家、赵家,张家、霍家……等各家名号。虽说各自有各自的配置秘方,各家有各家的绝活,但你无论你吃了哪家馓子,你都会口有余香,都会赞不绝口。如果真要说哪家“馓子”最为好吃,那可是秀才推磨——难死圣人了,人的口味不同,爱好不同,标准不同,评价也就不同,但是,香、酥、脆,无渣,入口既化却是黄岗馓子的共同特点。
据说兵部尚书刘峨,忘记不了馓子的美味,在回黄岗老家省亲的时候,吃过了赵家馓子,便带回一些到了热河行宫,宫里达官贵人品尝过后赞不绝口,赞赏有加。自此每年冬春季节,就会有专门人员专门递送。“一骑红尘妃子笑,谁人知是’馓子’来”,于是,赵家馓子便远近闻名,流传至今。其他各家名号的馓子,也有着各式各样的传说,也各有了各家的名气。近些年来,经过县市电视台的大力宣传,黄岗馓子名声鹊起,特别是经过山东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对黄岗馓子这一地方长寿美食做过报道以后,更是名声远扬!
黄岗馓子味美,可以说妙不可言,不仅表现在直接食用上,和其他菜蔬搭配,比如用馓子、鸡蛋搭配韭菜包饺子,比如萝卜苗拌馓子,另如凉拌苦菊时,放入一些馓子,那味道也是非常的鲜美。馓子酥脆,落地无渣,那是夸张的说法,就是说正是由于馓子的酥脆,它的碎渣才很是细小。买来的馓子,吃到最后,难免会剩下一些这样碎碎的,细细的,小小的渣儿,可放入你爱喝的鸡蛋甜汤里或是咸咸的豆沫中,或者在把鸡蛋炒的似熟未熟的时候倒入其中,翻腾一下盛出来,都会别有风味。
以前人们的生活水平低下,虽说馓子的价格不是昂贵,一般人家平时也很少大量的买来食用,只是在走亲访友的时候带上一斤半斤的,也是觉得很是金贵,当你接过别人带来的馓子的时候,你觉得倍有面子。以致于到了现在,有人在说到自己略有小痒,旁边的人也还会开上一两句玩笑——回头买斤馓子看看你去,通常会引来一片笑声。过去大人们买馓子的时候,机警的小孩子往往会紧跟过去,眼巴巴的看着,那份馋相,直让大人不忍,只好再买上三五把(一斤馓子也就是那么二三十把而已)分发,风卷残云般的吃下肚子,殊不知又勾引的千万条馋虫蠕动。小时候吃过的美味,是入了心的,是注定一辈子忘不了的。
远离故土的人们,更是忘不了家乡的馓子,当然还有羊肉汤、知了猴,总是托付家人们省亲的时候给带上一些,或者给快递一点。过去馓子多是散装,比如用纸经捆扎、塑料袋盛装,携带极为不方便。现在,黄岗馓子经过媒体的广泛宣传,知名度大幅度提高,需求量日益增加,再用过去的包装方法,就显得落伍落后了。现在多是用印着各式图案、整洁美观的礼品盒包装,如若快递,或者探亲访友很是方便,还没拆开封口,你只是看了一眼外包装上的那一把把或是赵家的、黄家的、苏家的的馓子,就可能馋涎欲滴了!
馈赠亲友如果需求量较大,你需要几天提前预定,因为黄岗馓子都是纯手工操作,日产量限制。也有人尝试着用机器加工,做出来的馓子远远不及手工加工的味道,用不可同日而语也不过分。如果数量不是太多,黄岗镇上,卖馓子的店铺随处可见,可随手购买,如果你在单县县城,“胜利路”、“向阳路”等地方,“黄岗馓子”门店亦可轻易找到。假如你离的很远,那就需要快递帮忙了,“圆通”、“韵达”、“顺丰”的分公司黄岗有着好几家呢。不过,由于馓子的易碎,快递费用会比其他同等分量的高的多!
妙哉,黄岗馓子…….
(本人不是业内人士,如果文章里出现常识性的错误,不要见笑)
冯德良,单县黄岗退休教师,中学高级职称,干过临时工,当过农民,扛过枪,诗歌、散文、寓言偶见于报刊杂志。1、本平台纯公益性质,已经开通原创保护,留言和赞赏功能,所有来稿必须原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体裁不限:散文,小说,新旧体诗歌,时评,摄影等均可。本平台原创作品,如有转载需注明出处。
2、来稿请用文档或纯文本格式,并附上个人简历(字以内)及照片一张。稿件请勿一稿多投,作品一旦选用,将择优刊发在大型文学纸刊《湖西作家》上。3、稿酬由读者来定,超过十元赞赏按三七分,作者及朗诵者为七,三作为平台运作,不愿打赏请注明,稿酬以红包形式七天后发放,没赞赏就没稿酬,敬请周知。4、投稿邮箱:
qq.转载请注明:http://www.hedasoft.net/kjcp/11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