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周大桥27年来,带领团队救治4
践行核心价值 弘扬大医精诚
12月16日,广东省中医药先进典型人物事迹报告会首场在广州举行。告会讲述了6位先进典型人物爱岗敬业,当好苍生大医,维护百姓健康,医患水乳交融的感人事迹。
▲周大桥中医药结合现代技术创新、口碑远扬的肝病治疗专家
▲周大桥在表彰大会现场
创建一流的肝病团队,奉献最有效的医疗技术
◎宣讲人谷大伟(医院)
大家好!我是医院的谷大伟,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我们医院大内科主任、肝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周大桥教授和他的团队。
要说周大桥教授,就要从年讲起,那一年研究生毕业的周大桥怀着拓荒牛的干劲来到了深圳,加入了医院。医院还没有肝病科,周医生本人的研究方向是肝病治疗,他就在内科开设了一个肝病门诊。从此,周大桥痴迷于肝病的研究和临床治疗,几年之后,肝病门诊成了肝病科,并在年创设了肝病病房。
说是病房,其实就是几间铁皮房。大家都知道,深圳的夏天有多热,特别到了中午,太阳一晒,铁皮房里的温度和烤箱差不多,哪个患者会愿意住呢?想不到,病房开放当天,就被患者全部住满。周主任用他一如既往的细致问诊和精湛的医术善待每一名患者,一干就是22年。
年,一位梅州市五华县的肝病患者XXX慕名来找周主任就诊,入院的时候他已经是乙肝肝硬化腹水,生命危在旦夕。周主任和他的团队采用自己摸索出来的一套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为他诊治:西,就是用西药控制病毒;中,就是用中药益气活血,软肝散结。患者住院20多天后,病情明显好转。
周主任建议老X出院回家休养,定期过来复查就行,可老X却怎么都不肯出院,周主任觉得奇怪,于是对他说:“老X啊,你现在的病情已经得到控制啦,完全可以回家休息,你不用担心。”老X吞吞吐吐半天,终于还是说了实话“周主任,我…我家…太远,我来一趟…不容易,费钱…”。周主任就在那一刻做了一个决定:让老X出院,以后为他电话问诊。这电话,一打就坚持了整整8年。他们之间的通讯方式,从电话转成视频,他们的关系,也从医生和患者,变成朋友。“看一个病人,交一个朋友”,周教授一直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多年来,省内外慕名而来的病人特别多,但很少有治不好转走的,周教授不但治好了许多患肝硬化的病人,甚至还治好了早期肝癌的患者。“慢性肝炎合并急性肝衰竭”以前死亡率是65%,在周大桥的肝病科现在已经降到了10%以下。
由于在专业领域的突出贡献,作为学科带头人的周教授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医师奖”等一系列荣誉,他成了国内外患者和医学界同行有口皆碑的“名医”。肝脏病变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肝癌,更是威胁人类的大敌,至今都未能完全被攻克。周教授认为攻克肝病还是要靠团队的力量,在他心中这个庞大的团队不但要整合一个市、一个省的力量,更要整合全国乃至国际的力量。
每年,他都会派人参加三大国际顶尖肝病年会和四大国内年会,确保团队紧跟科学前沿。他积极引进新方法,新药物,新设备。以保证医疗水准与国内外先进水平接轨。
他还用科研经费送科里优秀的医生出国进修,先后有四位博士到美国一流的医学院和大学做访问学者。回国以后,这些医生成了主任医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医院的骨干力量。
肝病科住院病区入口处挂有7块国家级“重点专科”的金字牌匾,这些牌匾无声地显示着周大桥团队的实力,从承担市级、省级、国家级的课题,到牵头承担国家级课题里级别最高的科技部“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病毒性肝炎课题”,周教授团队凭借出色的科研实力赢得了业界口碑。
既往的科学史、医学史反复证明:创新往往发生在学科边缘。将一个领域的答案和方法应用到其他领域,往往会产生新的成果。周教授要求自己和团队有意识地进行“跨界思维”,大家知道这个“跨界思维”是什么意思吗?就是“跳”进西医看中医,这反而会对中医中药的优势有新的发现,研究出新的成果。
比如,小肝癌合并严重肝硬化不能手术切除,周教授就采取介入导入中药,配合化疗药,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提高了疗效,还降低了不良反应。
再比如,叶下珠是一味有较强抗乙肝病毒作用的中草药,他们就以叶下珠为主药,组成中药复方,既有针对性,又能发挥辨证施治的整体调节优势。
我记得有一位60岁的湖北老太太,丙肝肝硬化失代偿晚期,医院的,病危通知书下了一次又一次,周大桥硬是把她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脱离危险后,周教授又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了3年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现在,老太太的丙肝康复了,肝硬化也彻底好了,肝脏的合成功能全部恢复,完全成了一个正常人。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27年来,周教授带领他的团队累积救治了超过四万的肝病患者,其中70%是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危重症患者。
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周主任对记者说:“肝病是全人类的大敌,这个大敌非常凶恶,非常顽固,非有足够强大的力量不能攻克。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注重培养新人,创建团队,整合各种力量,市内外、省内外,乃至国内外的力量。”
“我相信,咱们中国的中医药是最重要的资源,那里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中国的科学家屠呦呦,在最具破坏性的寄生虫病防治方面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就是一个很有力的例证。”
“我相信,在向肝病这个人类的大敌发起最后冲锋,并彻底攻下这个顽固堡垒的队伍中,中国的科学家,中国中医中药界的优秀人物,一定是中坚力量。”
“我的心愿是,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带领我们的团队,向肝病这个大敌,发起最后的冲锋。”
让我们共同祝愿,周主任心愿早日实现!■
转自:广东中医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hedasoft.net/kjcp/12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