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如何养生

立夏的到来,万物都开始长大,枝叶茂盛。“夏”字的含义是“大”。天地之间,自春而夏,阳气自小变大而旺盛。我们立夏养生,就要顺应天地规律,跟随阳气的规律,让身体的阳气大起来,旺起来。按中医理论,夏天由心主时。心含君火,只要君火昌盛,我们就能健康有活力。

从五运六气理论来分析,立夏也是二之气的最后一个节气。年二之气的主气为少阴君火,客气为太阳寒水。这是一个寒包火的格局,表现在气候上,今年自春分开始至立夏的这段时间的整体气温当偏低;表现在病理上,容易有寒邪外袭而感冒。对于这样的感冒我常用葱豉汤,其方:淡豆豉50克,大葱白3根,加水毫升,大火煮至毫升,顿服,即可汗出而寒邪自退。

从十二消息卦来分析,立夏时节属于泽天夬卦。泽代表雨水,天代表阳气盛满。雨露惠泽大地,普天同庆,喜气洋洋。且此卦阳气渐盛,阴气渐退,下一步即成纯阳无阴的乾卦。

立夏开始,天地之间阳气由生发转为升浮,此时应如何养生以适应炎炎夏日呢?按照中医理论,立夏养生的总原则是:养心安神,使血有所主,神有所藏。

一、情志养生

立夏之后,阳气上扰,容易导致心神不安,表现为心躁、易怒。更兼今时工作生活压力大,节奏快,我们难免会产生各种不满、怨恨、烦躁等负面情绪。

心主神志。所以,立夏养生,首先要养心神。心神喜静而恶动,养心神要重视静养。立夏养生要养心之平,养心之静,养心之喜,要戒怒戒躁,忌大喜大怒,保持精神安静,情志开怀,心情舒畅,安闲自乐,笑口常开。平日可听听舒缓轻松的音乐,能使心气平顺,还可多做偏静的文体活动,如绘画、书法、下棋、种花等等。

二、起居养生

立夏之后,夏季就正式来到了,天气逐渐炎热起来。一则,日夜温差仍较大,早晚要适当添衣,以防感寒;二则,立夏之后昼长而夜短,阳盛而阴虚,睡眠方面也应相对晚睡、早起,以接受天地的清明之气;三则,要睡好午觉,以保证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及充足的体力。

为什么夏天要重视睡午觉?

一则,夏天我们要晚睡早起,晚间睡眠时间相对不足,此即老百姓常说的“春困、秋乏、夏打盹儿”;二则,夏天白天气温较高,汗出增多,正午气候炎热,人体阳气升浮,气为血之帅,阳气升浮导致血液大量集中于体表;三则,午饭后气血归于中焦,人在午后常感到精神不振,困意频频。

因此说,立夏后我们应该养成午睡的习惯。有研究表明,午睡可以预防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脏病的发生。但午睡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以内为宜。若不能午休,也建议以听音乐或闭目养神的方式代替午休。

三、运动养生

立夏之后,天地阳气升浮,人气亦升浮。人的阳气升浮于体表,即是运动的好时机。生命在于运动,我们当把握一年之中这个阳气升浮的时机,及时运动起来。

立夏之后,天气越来越热,出汗也会越来越多。阳加于阴,谓之汗。出汗,表示阴阳平衡。所以说,立夏之后,就不要怕出汗,出汗是机体内外通畅的表现。通过出汗,可以排出体内郁滞的代谢产物,也可以散热,更可以通过运动出汗,来促进机体更健康,更有活力。只是要注意:汗为心之液,不可过度汗出,运动后要适当饮以温水;汗出后当避免吹风受寒。

夏季虽然天亮的比较早,但晨起锻炼却并非越早越好。有研究证实,在夏季早晨六点前,空气中的污染物最不易扩散,是污染的高峰期。由此说,立夏开始,晨练的时间要稍推迟些,不宜早于六点钟。

四、饮食养生

立夏开始,进入夏天,饮食当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则,重视养胃气,饮食宜清淡,忌吃煎炸、烧烤、辣椒等动火之物。少肉多素,少吃油腻肥肉,少吃动物内脏。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二则,入夏之后建议常食葱姜蒜。这些都是辛温的食物,最能养阳。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葱姜蒜性温,属于阳性药物。入夏后吃葱姜蒜有助于人体阳气生发,符合“春夏养阳”理论。况且,葱姜蒜皆有解表祛寒、健脾暖胃之功,既可缓解酷暑带来的疲劳乏力、厌食、失眠等症状,又能开胃健脾、增进食欲,防止肚腹受凉及感冒。三则,晚饭宜食粥。立夏后人体阳气渐趋于外,新陈代谢旺盛,汗出较多,气随津散,阳气和津液易损。晚饭时喝粥,既能生津止渴,又能养护脾胃,可谓一举两得。四则,可少量饮酒。酒有通阳之功。立夏之时,人气当顺应天地之气机而升浮。若正气不足,气机不畅,血脉滞涩,阳气无力升浮,则适当饮酒最能通畅气血,使心脉无阻,兼可预防心脏病。可饮之酒甚多,比如白酒、啤酒、葡萄酒等等,都有畅通气血之功。且啤酒更有消暑解渴之效,我建议不要冰镇着喝,就喝常温的啤酒,味道亦好,且可避免伤损脾阳之弊。五则,吃点苦味的食物。进入夏季,心气最旺,当重视清心火。苦味入心,苦味的食物有清心火之功。苦味食物如苦菊、苦荞麦、苦瓜等等。不加糖的咖啡亦是苦的,亦合于夏季养生之需。六则,夏季心火较盛,饮食上应以蒸煮类食品为主。这类食物的特别是不易扰动心火,有益于养心安神。七则,药膳养生。立夏之后,心火偏旺,心神不安,可适当吃些鱼腥草,或鱼腥草根、莴笋、莲子、百合等等,皆有清心之功。

立夏后如何艾灸?艾灸升阳补气、祛瘀散寒、活血化瘀,所以立夏后,艾灸尤为重要。立夏艾灸,排寒湿,夏季阳气集中表现在体表,身体体内的虚寒聚集体内,人体在一个外热内寒的环境下,在加上夏天人们会喜好寒凉的食物和冷饮,脾胃会变得敏感而虚弱。立夏后,开始艾灸足三里、丰隆、阴陵泉、三阴交这几个穴位。艾灸前可能会感觉很燥热,艾灸时,灸火进入体内,将身体气机调理通畅后反而会感觉更清爽,以热制热,这不仅能消暑,还能调理脾胃,真是一举两得。夏季艾灸,治慢性病,长期手脚冰凉、腰膝酸软的朋友,以及一些长期受呼吸系统疾病困扰的人群,比如支气管炎、哮喘、鼻炎、咽炎等。往往在立夏后艾灸,会收到更好的的效果。建议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立夏艾灸穴位:大椎、肺腧、膏肓、定喘、脾腧、膻中、天突、列缺、足三里。立夏艾灸,养胃补肾,消化系统疾病人群立夏后随着心火多肝木少,会有乏力气虚、消化不良、没胃口、容易疲劳等症状。可艾灸足三里,膻中,关元,气海。让心阳及命火正常,健脾益胃、补中益气、保暖治寒,来助长、滋生脾胃之阳气。立夏艾灸,治失眠多梦,夏季暑热炎炎,燥热难挡,晚上难以入睡,早晨还醒的特别早,白天无精打采,无心工作。可艾灸百会穴、四神聪穴、印堂穴、太阳穴。每天对这几个穴位艾灸2次,每次10-20分钟。立夏后,不要因为天气暑热,而任性过多的食用寒凉生冷食物,尽量少吹空调、电风扇,能忍就尽量不用,在冷气房要注意保暖,尽量让人体顺应夏天阳气生发旺盛的自然状态,也适当发发汗,以排出体内的寒湿邪气,尤其是平时就是虚寒湿的虚弱体质,气血两亏容易疲累的人群。除去这些特殊症状,一般人群立夏养生建议艾灸这些穴位:大椎、心俞、膏肓、身柱、气海、关元、足三里、涌泉、命门。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dasoft.net/kjjz/1063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