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肉御寒慎防钙流失
俗话说,“立冬进补,春天打虎”。在寒冷的季节,很多人喜欢多吃肉,认为这样可以让身体更强壮,能起到御寒作用。
不过,医院主任中医师聂斌教授近期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提醒,多吃肉虽在一定程度上能抵挡严寒,但容易造成身体缺乏多种营养素,还会增加钙流失,吃肉应适量。
立冬:“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随着立冬节气的到来,草木开始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进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做准备。
减咸增苦补肾益心
立冬后,人体代谢下降,体力消耗减少,在季节交替时应注意保养身体,以抗寒冬。
“立冬即进入了冬季,老人、慢性病患者对自然界的变化适应能力较弱,容易感冒,甚至加重旧病。顺应时节变化,调整饮食起居来防病显得尤为重要。”聂斌强调。
冬天寒气重,容易伤阳气,易产生风寒。临床上发现,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等,常出现的疾病还有中风、心梗、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胃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冻疮、皮肤瘙痒、皮肤干燥等皮肤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关节疾病以及冬季传染病,这些疾病主要发生在免疫力差、有慢性病史的患者及老年人群体。
立冬后,气温明显下降,早晚更甚,应如何养生?记者问。
聂斌说,寒气入侵,容易使很多旧病复发或加重,立冬后养生正当时。中医认为,冬季饮食应少咸多苦。这与五行对应有关,咸与冬季、水相应,苦与夏季、火相应。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五行相生相克,咸胜苦,肾水克心火。若咸味吃多了,就会使原本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少吃咸味食物,防止肾水过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助心阳,补益心脏。正如《四时调摄笺》里所说:“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常用食物如芹菜、莴笋、生菜、苦菊、槟榔、橘子、猪肝、羊肝、醋、茶等。减咸增苦,可补肾益心固精,提神醒脑、消除疲劳。
有研究显示,怕冷的妇女大多体内铁质不足,冬季应如何补铁?记者问。
聂斌认为,补铁的最佳食物来源是动物性食物,如各种动物内脏、红肉、动物血等,这些食物的补铁补血作用远胜于植物性食品。此外,食用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可促进身体对铁的吸收,如番茄、苦瓜等。需注意的是,“三高”患者不宜吃动物内脏,孕妇不宜大量食用猪肝,会导致胎儿缺陷,茶和咖啡妨碍铁的吸收。
多吃肉御寒适得其反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为了“迎冬”,立冬这天北方人要吃饺子,南方人则吃鸡鸭鱼肉,称“补冬”,也称“补嘴空”。在寒冷的天气中,很多人喜欢多吃肉,认为可强壮身体,还能御寒。
“多吃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抵挡严寒,却容易造成身体缺乏多种营养素,带来一些健康问题,应引起注意。”聂斌提醒。
聂斌认为,要均衡饮食,不能只吃肉或多吃肉,这会导致脂肪堆积,造成钙流失。因为肉类含钙量普遍较低,吃太多就会导致膳食中总蛋白质过剩,而蛋白质过剩,会增加尿钙的流失。所以,即使在冬天,建议成年人每天吃鱼肉也不要超过克,畜禽肉类不超过75克。与此同时,还应适量摄入乳制品、豆制品和绿叶菜等含钙量高的食物。人体钙的吸收需要维生素D,平时要多补充维生素D,海鱼、动物肝脏、蛋黄等食物均含有较多的维生素D。此外,多锻炼,多晒太阳,有利于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的吸收。
民谚道:“立冬萝卜赛参汤,不劳医生开药方”。如何吃萝卜更有益?记者问。
聂斌说,首先要分清楚萝卜的种类。“冬吃萝卜夏吃姜”、“立冬萝卜赛参汤”里面的萝卜指的是具有清热化痰、理气消食的白萝卜,因为冬天寒冷干燥,人们喜欢吃各种补品,也喜欢吃火锅,从而吃进大量的肉类或海鲜,积聚在肠道十分燥热,此时吃萝卜便可以起到消食化积、清解里热的作用。
聂斌建议生吃萝卜。秋冬季,寒邪易侵犯肺表,导致咳嗽,此时生吃萝卜有助于止咳化痰,如果同梨一起榨汁喝,效果会更好。熬制萝卜汤也是不错的选择,可将骨头与萝卜一起煲汤,对冬天不喜欢喝水或者有内火的人来说,能滋润身体,润肺下火。不过,萝卜虽然好处多,但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以免更虚,且服用补药后不宜吃萝卜,以免抵消药效,只有合理食用,才能更好地发挥萝卜和其他药物的功效。
进补前应做好“引补”
俗话说,“立冬进补,春天打虎”。
“进补前应做好‘引补’,先把脾胃功能调好,否则脾胃无法耐受‘大补’。”聂斌表示。
聂斌还说,冬天里,人体新陈代谢相对缓慢,冬令进补有助于温养阳气,增强体质。不过,人们在冬季容易盲目进补。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因人而异,进补前需弄清自己的体质,了解自己的阴阳气血,五脏六腑哪里虚,才好对症下药。
以食补替代药物是一大误区。一些慢性病患者或者冬季外感患者认为食补后可以不用服药,这是非常错误的。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仍要按时服药,外感患者勿盲目进补,以免留邪为寇。相反,食补不如药补也是一大误区。许多食物是很好的滋补品。如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多吃山药能补脾胃。此外,不重视锻炼的人也很多,这不利于恢复阳气。
补品虽好,但要细水长流。有些人喜欢一次用较多的药材,导致“上火”,也有些人“惜药如金”,用一点药材煲汤给全家人喝。进补的药材,必须遵循量要少、持续时间要长的原则。需注意的是,感冒时不能进补,不管是温补的人参、鹿茸,清补的沙参、玉竹,还是平补的枸杞、燕窝,都不能吃。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来选择补品和进补方式。有的人不辨体质,看到别人补什么自己也跟风,或者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缺什么就补什么,结果往往收不到进补的效果。
“虚不受补”是人们放弃进补计划的最常见原因。其实,进补前做好“引补”,先将脾胃功能调好,吃些健脾开胃的药,如党参、太子参、炒薏苡仁、山药、莲子、砂仁等,再吃大餐,给肠胃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就能进补了。
冬季气温降低,身体容易感染病毒。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许多国家尚未得到控制。我们如何养生,提高免疫力?记者问。
注意作息规律。《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季的作息规律应当早睡晚起,等到有日光出来再起床是最好的。
注意锻炼。在中医看来,冬季是一个“藏”的季节,但还是要锻炼,可以打太极拳、慢跑等。
中医提倡泡脚,“冬泡脚,丹田湿灼(补阳温丹田)”,脚上有阴阳6条经络,泡脚可以温通经络,活血化瘀,从而促进气血循环。
聂斌推荐了三款冬季食疗方,根据不同的体质,大家不妨试试:
党参红枣茶
材料:党参15~30克、大枣5~10枚、茯苓10克、陈皮2~3克。
做法:上述材料一起煎汤饮用,可补脾和胃。
适用人群:病后脾虚,食欲不振,四肢疲乏者。
核桃羊肉粥
材料:核桃仁10克、干姜5克、羊肉克、大米克,葱、盐等调味品适量。
做法:先将羊肉洗净,切细,剖开羊肾去筋膜,切细。取大米煮沸,放入羊肉、羊肾,煮至米粥熟,加入适量调味品即可。
作用:温补肾阳。
适用人群:阳虚怕冷者。
白果萝卜粥
材料:白果6粒、白萝卜克、糯米克、白糖50克。
做法:萝卜洗净切丝,放入热水中焯熟备用。先将白果洗净与糯米同煮,待米开花时倒入白糖再煮10分钟,拌入萝卜丝即可。
作用:固肾补肺,平喘顺气。
适用人群:肺肾虚弱,冬季易咳喘者。
专家简介
聂斌,广东省首批名医师承继承人,岭南名医。擅长治疗颈肩腰腿痛、中风偏瘫、头痛、头晕、肥胖、内分泌失调、过敏性疾病、失眠。擅用扶阳法抗衰老,调理阳虚、虚寒体质。
《食经》杂志社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dasoft.net/kjzf/12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