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朝霞幼儿园我们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QINGMING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的由来

什么是清明?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习俗

01

踏青郊游、亲近自然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踏青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春日景象。

02

礼敬祖先,慎终追远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03

荡秋千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

04

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

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唐人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人们踏青归来,往往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古谚云:“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

清明养生

01

多吃“柔肝”的食物

清明时节人体内肝气最为旺盛,因此应当多吃“柔肝”的食物。饮食应当以温润、清补为主,应多食山药、菠菜、银耳、大枣等甘温补脾之物。

由于清明雨多湿气较重,在饮食上要注意选择一些温胃祛湿的食物,如白菜、萝卜、芋头等。

02

少吃凉食

春季与五脏中的肝脏相对应,清明前后,属于肝气当令,非常容易克伐脾胃,因而脾胃功能相对要弱些,如果此时过多吃寒凉的食物,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食物正常消化和吸收。

03

这些疾病要警惕

1、防感冒

清明时节乍暖还寒,细菌、病毒容易滋生,如果这个时候出门不注意保暖,很容易引起感冒。

2、防腹泻

踏青和祭祀期间应多喝水,要注意摄取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比如小白菜、油菜、胡萝卜等。另外还应注意多食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比如蛋黄和豆类等。

清明吃什么

01

常吃二甜

清明时节,建议大家不妨多吃些甘味食物来滋补脾胃,既利于春天阳气的生发,也对肝气的疏泄有帮助。最值得推荐的就是山药和大枣了。

1、山药

味甘性平、健脾益气,经常食用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还能有效预防胃炎、胃溃疡等胃肠道疾病的复发,煮粥、炒菜均可。

2、大枣

不仅对脾脏有益处,还能补气养血,尤其适合女性,可以煮粥食用或者是切碎泡茶喝。

02

常吃四菜

1、韭菜

所谓“春韭贵如油”,韭菜在春天质量最好,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还能排出身体毒素。而且韭菜是温性的,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

2、苦菊

清明节气时如果肝火太旺会引燃心火,这两堆火要是一并烧起来问题可就大了,比如容易出现口疮、口腔溃疡、牙疼、长痘等。苦菊能清热去肝火,有抗菌、解热、消炎、明目等作用。

3、菠菜

润燥养肝、益肠胃,对肝阴不足引起的头痛目眩、高血压、贫血、糖尿病等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富含维生素K、铁、叶酸和B族维生素。其中,叶酸与神经系统功能有关,能缓解失眠、健忘、焦虑等。

4、荠菜

有平肝明目、清热止泻、利尿消肿等作用。从营养角度看,其蛋白质含量在蔬菜中属上乘,还有丰富的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钙含量也很丰富。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dasoft.net/kjcp/113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