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撞立秋,病邪始复苏做好三件事护肠胃
今日立秋,秋天的第1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亦称七月节),时间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一前后。
立秋后,天高气爽,气温会逐渐下降,正如谚语所说:“立秋之日凉风至”,虽然说立秋可能会凉快一些,但是大家还是不要对“立秋”盲目乐观!
一、今日立秋,病邪始复苏!
立秋有三候:初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
意思是,立秋时分,暑热渐退,白露晨起,刮风时人们会觉得凉爽和凉意,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会叫个不停,不过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立秋在一年中是关键的转折点,除了天气逐渐转凉,一年中的阳气到了立秋,意味着过了最旺盛的时候,虽然还处于三伏,但阳气已经开始有减弱的迹象。
阳气减弱带来的结果就是病邪会起来,复苏,人体抵抗力下降,身体更容易出现健康问题。
风湿这类慢性疾病的人容易出现复发,特别是一些体质本就虚弱,阳虚,又缺乏运动艾灸的人。
到了立秋就不能再马马虎虎,不要给病邪可趁之机,如何安排衣食住行,如何做好艾灸,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
二、立秋过后,还以护肠胃为主!
虽然立秋意思着秋天的开始,但是气温上还没有进入秋天,最后的第三伏还没到,此后桑拿天、雷雨天气依旧很多,天气闷热。因此近期还要注意防暑除湿,养护脾胃、预防胃肠疾病!
经过一个夏天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上别吃口味太重的食物,也不要暴饮暴食,少吃冷饮、良性的食物以及不好消化的食物。比较适合健脾胃的食物有薏米、莲子、扁豆、冬瓜等。
尤其是当心肠炎!夏季尤其是立秋之后,湿热夹杂达到最高峰,最是容易诱发肠胃疾病,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肠胃炎,前几天我一位同事就不幸中招,值得注意。
肠胃虚寒、腹痛腹泻
慢性肠炎、艾灸穴位:
1、脾俞、大肠俞
2、神阙、天枢
3、上巨虚、足三里
另外,还有一种是肠胃炎是急性的,多发于夏秋季,更加需要注意!特点是有明显的饮食不当病史,如进食污染食物,或暴饮暴食、酗酒、进食生冷或有毒食物,就有可能中招!由于发病急,需要立即就医,然后辅助艾灸。
辩证:进食后数到小时十几小时突然发病,最初表现为上腹的不适、疼痛;后续则恶心,呕吐、腹泻、食欲明显减退。
外感者吐泻急迫。若是受风寒,粪便清稀,水谷相杂,肠鸣、腹痛、不能按,恶寒;若是受湿热,进食即吐,便泻稀黄有黏液,肛门灼热,小便赤,头痛身热,伤食者呕吐未消化的食物,食入更甚,吐后轻快,嗳气食臭。
急性肠胃炎就医为主,取穴参考: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上巨虚。
三、中伏撞立秋,艾灸消暑热,以热制热!
“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禾谷成熟之时,天气炎热”。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很多地区会处于炎热之中,一直持续到九月中下旬,天气才会真的凉爽,所以,大家不要忘了后面还有“秋老虎”。
但是虽然时至立秋,但现在仍处于中伏之中,还没有进入末伏。此时还是应该以防暑和除湿为主,别着急“贴秋膘”!还是属于艾灸的好时候,因为天地的阳气还在,直至末伏后,慢慢降低。
是的,阳气旺了,温度高了,配合艾灸,自然可以更好的起到驱寒气、补阳气,防治冬季疾病复发的效果,这对于体寒的人来说是一大利好。但是,相对的,温度高了,自然容易引发热证,如中暑,这也是我们立秋之后需要注意的。
尤其是对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来说,最需注意,前段时间很多人出现的热射病致死,就说明了中暑的严重性!中暑后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出现障碍,后果可以变的很严重。
中暑取穴:大椎、曲池、合谷、内关、神阙、足三里。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10一15分钟。
另外,为防止中暑,应保持室内通风,降低室温,室内最起码要有电风扇通风、降温;高温下工作时间不宜过长,每天尽量不要超过8小时;
降低劳动强度,备好防暑降温饮料,尽量多补充淡盐开水或含盐饮料;保证充足睡眠,多吃些营养丰富的水果和蔬菜。尽量穿透气、易散热的棉质衣服。
四、夏季多吃苦,秋天少生病!
中医认为,苦味饮食是夏秋季节最好的补品,即能很好地消暑清热、祛温除燥,又可以养护心肺,更好的安度接下来的秋季!
(1)苦味蔬菜
如苦瓜、芹菜、莴苣、萝卜樱等,苦味蔬菜是人们的味蕾可以接受的,不算太苦。它们生物碱的含量不是太多,因此,性味也较平和,经常食用也不会引起不适。
苦瓜算是其中较苦的一种,但其功效卓著,可以益肾利尿、清热解毒,有降血糖、降血脂、抗病毒的作用,其中提取的一种叫“奎宁精”的物质,还可以提高免疫系统功能,大人孩子吃了都有益。
(2)苦味野菜
苦味野菜是自然界中野生的,有着非常纯净的品质,如蒲公英、马齿苋、苦菜、厥菜、折耳根等。夏秋之际能吃到的野菜有车前草、苦菊、黄秋葵、苋菜、薄荷菜等。这些野菜不仅能食用,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比如车前草,性寒,有清热、利尿、明目、祛痰、抗抑郁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黄秋葵有清热解毒、润燥滑肠;薄荷清凉、疏风散热,清咽利喉的作用。
(3)苦味茶饮
咖啡、可可、茶是世界公认的三大无酒精饮料,都属苦味饮品。
茶里的茶多酚是很好的自由基清除剂,保健作用很强。茶有温凉之分,一般在夏秋之交,主张喝绿茶。绿茶生津止渴,消食化痰,特别适合立秋之后的长夏消暑。
咖啡的苦味主要来自于咖啡因,它有提神醒脑作用,特别适合夏日炎炎、无精打采的状况。可可是一种类似咖啡的苦味饮品,其中的可可碱可以帮助消除睡意、有强肾利尿作用。
五、不要盲目贴秋瞟!
立秋这天,民间有“贴秋膘”的习俗,便是要多吃一些可以御寒的食物,比如:吃各种炖肉,主要是起到补膘的作用,旨在增加对气温降低的抵抗力。
但是,“贴秋膘”也不是人人都可以贴的。那么,哪些人不能贴呢?脾虚的灸友:进补前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茯苓饼、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胃火旺盛:平素爱吃辛辣、油腻之品的亲,进补前一定要注意清胃中之火。适度多摄入些苦瓜、黄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后再进补。老年人及儿童:在进补前应注重消食和胃,可以适量吃点山楂、白萝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
老话儿说,如果在立秋这天没有下雨的话,那么立秋之后的24天同样也会很热,因此便有了“24个秋老虎”之说!
“秋老虎”一过,真正的秋季也就来了。但是在这段时间内,灸友们还是要注意防暑降温,多补充水分,多吃“凉”的食物,不要忽视“秋老虎”的余威!
学习更多艾灸知识,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dasoft.net/kjjs/11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