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小卫士清明节气吃什么
清明节气吃什么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与春节、上元、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合称为中华民族的“时年八节”。
《历书》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节气风俗
1、清明祭扫
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一般观点多认为清明扫墓的习俗是承袭寒食节的传统。
寒食节是每年冬至后的第天,恰在清明的前一天,旧时民间每逢寒食节,家家户户不举火煮饭,只吃冷食。第二天是清明,人们上坟烧纸,修墓添土,以表示对亡者的怀念。这些风俗是春秋时流传下来的,一直到唐朝才开始盛行。
(温馨提示:祭扫可以网上预约或者线上祭扫,大家出行注意防护!)
2、游园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温馨提示:外出踏青注意防护!)
3、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4、吃青团
暮春,饮食应疏肝健脾、少酸、多甘多汁。此时气候多风、干燥,因此应多吃时令多汁蔬果,多饮水。
上海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放到蒸笼内。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
清明时节,常吃二甜
清明时节,建议大家不妨多吃些甘味食物来滋补脾胃,既利于春天阳气的生发,也对肝气的疏泄有帮助。最值得推荐的就是山药和大枣了。
山药:味甘性平、健脾益气,经常食用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还能有效预防胃炎、胃溃疡等胃肠道疾病的复发,煮粥、炒菜均可。
大枣:不仅对脾脏有益处,还能补气养血,尤其适合女性,可以煮粥食用或者是切碎泡茶喝。
清明时节,常吃两菜
韭菜:所谓“春韭贵如油”,韭菜在春天质量最好,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还能排出身体毒素。而且韭菜是温性的,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利于人体生发阳气,在补肾的同时,能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炒鸡蛋或做成韭菜盒子,都很不错。
苦菊:清明节气时如果肝火太旺会引燃心火,这两堆火要是一并烧起来问题可就大了,比如容易出现口疮、口腔溃疡、牙疼、长痘等。苦菊能清热去肝火,有抗菌、解热、消炎、明目等作用,嫩绿的,微苦,很爽口,洗净以后凉拌就能吃。
清明时节,常饮四汤
莲子,降心火:这类人群会因着急、心思过重等原因引发心火,而出现失眠、心烦、舌尖较红或长口疮,可用莲子心和绿茶泡水喝。
野菊花,降肝火:这类人群因焦躁情绪、睡眠质量不好等原因引发肝火,导致头痛头晕、眼干、口苦、两肋胀痛、高血压、长斑等。可用野菊花泡水并保持心情舒畅,还要注意别熬夜。
绿豆粥,降胃火:这类人群因过食油甘厚味,或偏爱辣、甜等重口味饮食,引发胃火,导致口臭、口腔溃疡、反胃、长痘、便秘等。除了平日多喝一些绿豆粥外,更要少吃过于甜腻的食物,多吃些黄绿色蔬菜与时令水果,且应注意口腔及面部清洁。
梨水,降肺火:这类人群因吃得太撑或穿得过暖等,引发肺火。导致咽干疼痛、咳嗽、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口鼻干燥、发烧、鼻出血等。除了煮些梨水并保证充足睡眠外,在饮食上可以吃些白萝卜、芹菜、菠菜、香蕉、苹果等凉性食物。少吃肥肉、巧克力、甜食等热量高的食品。
红樱桃幼儿园
制作:王雯婕
供稿:赵璐
审稿:园长室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dasoft.net/kjzf/10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