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语端午时节吃包子

作者:喵喵乐

编辑:喵喵叶

中国人是一个最重仪式感、也最不会委屈自己这张嘴的民族,许多节日都是以吃的仪式在人们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比如我的家乡,中秋节吃月饼、吃核桃、吃板栗,十月初一吃糍粑、吃汤圆,冬至吃饺子,大年三十吃整只的腊猪头,清明节吃黄花粑粑、吃青蚕豆粑粑……

江南江北过端午节,是以赛龙舟鸣锣开场,再以往江河里撒粽子祭奠屈原和全民吃粽子收尾的。

小时候,我老家端午节的传统,包子是必吃的。

忙忙碌碌了整整一个春天,再加上半个夏天,麦子收回来了,秧苗插下去了,包谷、红薯、土豆,都与其他花草竹木一样蓬蓬勃勃地生长着,一年到头难得轻松的人们闲下来,又恰逢一年中最美好、最有希望的季节,端午节照例是要好好地庆祝一下的。

其他自不必说,包子总是要蒸上一大锅,让平时很少零食的孩子们开开心心地吃一顿大肉包、韭菜包、白菜包、豆沙包、香菇包。

新麦磨成的面粉,微微散发着阳光的气息和淡淡的麦香味儿。头一天晚上,奶奶就把面粉调和搓揉成软软的一团,放在盆里发着,第二天一大早,将肉和着生姜、香菇细细地剁成末儿,混合着各类蔬菜做好馅儿,蒸上一大屉笼热气腾腾的包子,刚好可以当做是节日的早餐。

我们姐弟三个坐在竹席上,面前放着煮熟的大蒜、鸡蛋和刚出锅的包子。煮鸡蛋每人只有一个,大蒜和包子却是管够的。

奶奶手巧,做的包子模样相当俊俏,但种类实在太过单一。

包子只是早上的点心,节日餐是在下午。孩子们戴香包、吃鹅肉、喝雄黄酒。饭后,大人们用雄黄在孩子们的额头划上“王”字、在脚板心划上“十”字,说是为了避邪。酒足饭饱的大人小孩子,脖子上挂了香包,香包里装了菖蒲、艾草、丁香一类,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四处游逛,美其名曰游百病。

据现在看起,这应该是驱除毒蛇蚊虫的,因为端午节正值盛夏,天气炎热,毒蛇蚊虫肆虐。想当年白素贞,就是因为端午节时喝了雄黄酒,才现出原形而吓死了许仙。

多年前的一个端午节,我第一次自己学着做包子,不会发面,买的是超市里的自发面粉,兴冲冲打开蒸锅盖子,锅里似乎是躺满了一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头,一点没有包子们该有的那种白白胖胖、松松软软的样子。

岳先生说:人家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我家的肉包子打死狗了再捡回来还完好无缺。

后来又试了几次,屡试屡败,就不再自己瞎折腾了。

再后来,食堂、超市、菜市场、饭店,到处都有包子,自己更有了偷懒的理由。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端午节除了可以敞开肚皮吃包子,还经常下着雨,淅淅沥沥一下就是一整天。所以我觉得粽子的清香就应该是弥漫在黄昏清冷的街头村尾,才配得上那句“节日安康”的祝福。

但成年后的端午,却是很少下雨的。

今年端午不知道如何,昨天还艳阳高照着,今天开始有云层满布了天空。年的端午节倒是有雨的,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

所幸孩儿们明天都回来了,大家可以热热闹闹的一起吃包子,怀念我们渐行渐远的亲人了。

喵喵叶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dasoft.net/kjzf/114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