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湾镇好媳妇杨爱菊以实际行动诠释尚

细心照顾老人,勇挑农活重担,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事迹,但却在生活的点滴中赢得了家人和邻居们的认可和尊重,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尚德”的菏泽精神。她,就是定陶区张湾镇湾子张村好媳妇杨爱菊。

吃苦耐劳,家里家外一把好手

与李鸿方结婚25年来,杨爱菊还记得结婚当天丈夫对她说的话:“媳妇,委屈你了”。她却说“伺候老人、干点活怕啥,俺又不娇气”。这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在杨爱菊心里待到现在。无论刚开始的生活多苦、多累,她始终牢记着,一步步走了过来。年,23岁的杨爱菊嫁给了和她同岁的李鸿方,但结婚后的生活对于杨爱菊来说,并不全是甜蜜。丈夫李鸿方家里有9口人,爷爷当时70岁,奶奶74岁,婆婆吕瑞莲,由于腰肌劳损,不能干重活;公公李俊德,做过会计,十天里有八天不在家,家里的农活也不会做。虽说丈夫李鸿方还有姐姐、弟弟和妹妹,但结婚时姐姐已经出嫁,弟弟和妹妹还在上学,家里9口人的生活照料,12多亩地的农活重任,全都落在了夫妻俩的肩上。打从嫁到湾子张村第一天起,杨爱菊就没有睡过一个好觉。照顾四位老人,照料家务,往往从早上起来忙活到晚上10点。她还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能吃苦,经常自己一个人管理12多亩庄稼,还抚养着两个儿子。她有一手缝纫的好手艺,把家人的衣服全部包揽下来,有空闲的时候,夫妻俩也给人加工服装。生意不好时,杨爱菊支持丈夫外出打短工,自己把家里家外打点好,让丈夫放心在外挣钱。经过夫妻俩的苦心经营,他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结婚时借的钱全都一点点还清了,还逐渐有了积蓄。

孝敬老人,事无巨细任劳任怨

孝敬老人,不是体现在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上,而是体现在为老人着想的行为里,体现在日复一日的平凡点滴中。杨爱菊不爱说话,一说话就脸红。这个性格腼腆的媳妇,把对老人的孝敬都装在心里,体现在行动中。结婚当天就记下了爷爷奶奶、公公婆婆的饮食规律,从婚后第一天开始,她坚持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做好饭后,喊爷爷奶奶、公公婆婆、丈夫起床吃饭,然后洗刷,干农活。4位老人年龄大了,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毛病,杨爱菊就变着花样给老人做清淡的,时隔几天再从集市上买肉解解馋。杨爱菊对家里人不小气,给老人改善生活,给弟妹交学费,一点都不含糊。夫妻俩主动住在了状况较差的老房子里,主要由土坯、砖坯混合建成,让老人住在前院的砖瓦房里。公公婆婆年龄一大,腿脚也不好了,婆婆有一次在厕所里蹲着晕倒了。杨爱菊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同丈夫商量后,拿出他们所有的积蓄,把老人的3间房屋翻修,安装坐便器,让老人过得更舒适一点。房屋翻修时,杨爱菊主动提出家里的正房让老人住,夫妻俩挪到了东屋。房子建好后,夫妻俩又精心设计,请人改造水管,在老人居住的房屋内安装了抽水马桶,方便老人坐着如厕。又为老人打造了一床2.2长2米宽的大床,买了夫妻俩都舍不得睡的好床垫,又安装了空调。去过她们家的人都称赞不已,对老人的细心和用心,真是比亲闺女还亲。

待人友善,邻居学习的好榜样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关系处理好了,就像一家人一样。杨爱菊脾气好,对人友善,自嫁到湾子张村以来,与邻居友好相处,从未有过争执。哪天做点好吃的,给邻居送过去一碗尝尝;邻居遇到困难,也主动热心帮忙,深得群众的好评。

在平凡的生活中,杨爱菊用她的勤劳、爱心和奉献,几十年如一日,努力践行新时期好媳妇标准,崇尚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谱写了一曲孝老敬老、邻里友善的和谐之歌。(张广亮)

我们传播定陶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定陶。

“中国定陶”(







































北京中科白殿疯在哪里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疗效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dasoft.net/kjcp/961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