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新医学1糖尿病与准调理

(点击上面蓝字“修道养寿与上工无极”可进入,再点“查看历史消息”可阅览全文)

赵诣与中国保健协会秘书长赵新华先生交流健康问题

“糖尿病与准调理”目录:

一、糖尿病病理分析

二、糖尿病的性质

三、糖尿病的危害

四、糖尿病治疗的流行方法

五、糖尿病的准调理

1、改变血液质量

2、激活内循环

3、置换“氧合血”

4、维护体温

5、平和心态

就趋势来看,糖尿病可能是未来毁坏国人生命健康的第一杀手,为何这样说,我们来分析一下糖尿病的病理、性质与危害就知道了。

一、糖尿病病理分析

糖尿病,顾名思义,即尿中带有过多的糖分,也就是排泻掉了血中不应该流失的糖元素。

糖原、脂肪和蛋白,是维持人体生命健康的三大要素,一旦尿中排出的糖分过高,说明身体的主要营养之一糖原就在不断地流失着,时间一长,糖原减少,生理细胞就更难吸收到血中的糖营养了。于是呢,细胞代谢就会滞缓、生理机能就会弱化、器官功能就会衰退、脏器会病变、肌肉会消瘦、大脑神经会萎缩、血管会硬化、肾脏的过滤功能会紊乱,以致应当排泻的在排泻,不应当排泻的也在排泻了,结果就是:血中营养漏落,整体器官受损,生理机能遭毁坏。

就糖尿病而言,血中的糖分本来很多,而为何细胞就吸收不到如此多的糖分呢?为何血中的糖营养又从尿道中被遗憾的排出去了呢?

医学认为,无论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均属于代谢性疾病,我认为倒不如说成“代谢障碍性疾病”)。从动力学上看,既有代谢,就意味着运行和替换。运行、替换又是动态的,糖尿病病理就是因代谢淤阻而未能得到好的替换。于是,我们不禁要问,这一“淤阻”与“代谢”,又出在什么关卡之上了呢?

两种原因与一种阻隔:两种原因,为“源头未解”与“末流淤阻”;一种阻隔,即阻隔在细胞组织的口颈上,无论细胞组织如何饥渴,可就是喝不到血中饱满的糖元素,也就是说血中的糖营养怎么也难“代谢”到细胞组织的口腹里去,所以生理机能也就未能达成与完善细胞组织之“谢”与“代”的正当关系。

所谓“源头未解”,指胰岛功能弱化使胰腺分泌量少,以致失去了正常的分解脂、糖成分的能力,继而未能很好的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特别是脂肪,因不被水溶解的特点,在体内就很以疏流和代谢(只有在体温尚好的条件下脂肪在体内才易释解和代谢),而一旦胰岛素缺乏,脂、糖就难分解与合成了。于是,“脂”便堵在了细胞“进食”的口颈上。脂堵了糖难进,细胞面对糖、脂营养时正如望梅止渴一样的吸收不到,以致日渐衰弱乃至病变。

何为“末流淤阻”,生理机能运筹营养,本身是要循环代谢的,一旦胰功不全,使“源头未解”的合成糖脂,那么“末流干涸”的细胞状态,也就吸收不到糖、脂以及丰富营养了。

然而,对糖尿病研究的一个重点不可忽略,那就是必须纵深地认识到——因胰岛素缺乏未能很好的分解、中和糖脂,使脂糖“堵”在了细胞组织的口颈上。也就是“末流淤阻”之症结!从这个角度认识有好处,即在常规性的“靶治”胰岛素的时候,同时再把治疗支点从一端扩充到另一端的其“根植末流”的“阻隔”上,这样至少在医理上,就建构了一个阴阳偕同的全视角。也就是用从源头治理、到末流疏通的系统手段予以对接,这样对糖尿病的治疗,就要“辨证施治”与适当得多。

二、糖尿病的性质

糖尿病实为“代谢淤阻症”。如前所述,这个“代谢淤阻”由脂肪淤堵而引起,从而导致糖及其他营养都难进入细胞组织的口腹里去。那么看来,都是脂肪惹的祸,因脂肪具备了难以水溶分解与“低温淤滞”的难以行运流通的特点(当然脂肪的优点更是:滋润机能为细胞代谢保温护航与抗氧化等功能),然而脂肪一多,也就淤堵在了毛细血管的“瓶颈”中,一旦热量(体温)与动能(“震动”)得不够,细胞就更难吸收到毛细血管里的脂与糖了。于是,尽管其“上流”血中的脂、糖很多,但因毛细血管的淤阻障碍,让“下流”细胞就成了“干涸”状态。正如上流的肥水总灌溉不到下流的田里一样,又由其他歧道将肥水给一一地浪费掉了。也就是说,正因为脂肪先“堵”了,糖就跟进不到细胞组织的口腹里。糖进不到细胞组织的口腹里,便潴留在血中,以致血中脂、糖不断升高,这就是“高血糖”以及“高脂血症”形成的原由。

此即,医学人士不禁要问,因高脂引起的2型糖尿病是这样,那么非高脂现象的1型糖尿病以及妊娠期糖尿病,难道也是“高脂堵塞”而形成的吗?答案——“是”!虽然1型糖尿病会有身体特征的少脂肪,但也因1型糖尿病胰岛素减少的缘故呀,其分解脂、糖的功能亦减弱,自然也就使得——哪怕是再少的脂、糖状态也仍然进入不到细胞组织的口腹里。所谓“道通归一”,其理犹存,即是说无论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无论身体发胖、还是身体瘦弱,无论胰岛素分泌量少、还是高脂堵在了口颈上,都存在了一个细胞难以吸收到糖与脂的最终结果。

而妊娠期糖尿病又是怎么回事呢?

是这样:妊娠期间必然使胸腹腔膨胀挤压,给胰腺代谢以及“肾滤”功能以及全身机能等,都会带来极大压力。我们说“代谢”为动态,细胞分子在活动时是需要一定的松动空间为条件的,当妊娠负荷了较大压力,其胰腺、肾脏、心脏以及全身机能的细胞分子的代谢状态自然也就不轻松了,其胰腺、肾脏、心脏以及膀胱等脏器,就会因压迫关系而出现一系列的生演淤阻和弱化(不适)现象。

妊娠期胰岛功能的反应是:功能迟缓使胰岛素相应地减少,同时也使得分解脂、糖不力,出现细胞难以吸收血中营养的同类症结,于是存于血中的糖分就高了;

妊娠期肾脏功能的反应是:同样压力过大,功能减弱,肾脏泌尿不彻底,以致血中水分过多。加上妊娠期少活动与体温低,汗腺亦未发挥分泌作用,从而导致肌体中的水分瘀积过多,这就是妊娠期导致身体水肿的原因之一;

妊娠期心脏功能的反应是:胸腹膨胀压力过大,导致心、肺动弹不轻松,所以进入妊娠后期之时,就会感到气喘吁吁,使心压过大与心律加快,重症者还会引起心慌意乱等;

妊娠期的膀胱反应也是如此,同样因压力过大,空间变小,储尿不多,形成尿频。

总的来说,所有的生理机能与脏器“环境”,其细胞组织的工作反应,既需要丰富的营养物质,也需要必然的“动能”条件,还需要舒适的“行运”空间。

糖尿病诊断是查血糖,即空腹时的全血血糖为3.9~6.1毫摩尔/升(70~毫克/分升),餐后1小时血糖为6.7-9.4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尔/升。也就是说血浆血糖为3.9~6.9毫摩尔/升(70~毫克/分升)时属于正常标准,如果空腹时的全血血糖≥6.7毫摩尔/升(毫克/分升)、血浆血糖≥7.8毫摩尔/升(毫克/分升),通过2次重复测定,便可诊断为糖尿病了。

然而如前所说,糖尿病是尿中带有了多的糖分。既然医学又测验为“高血糖”,那为何“多糖”又进入到了尿液之中了呢?

两种因素,其一是因细胞组织吸收不到血中糖分,血糖便会积储升高。血糖升高,自然也会“渗透”到尿液中去了,使尿糖过高;

二是因血糖长期进入不到细胞组织里,无论脏器还是肌体,均未饱食脂、糖营养,久而久之,器官弱化以致病变。

肾功,是血液营养的大管家,身体代谢了的肌酐、尿素、尿酸以及所有的毒素、垃圾等,都要通过肾脏排出去的。而肾脏呢,在长期缺少了脂、糖营养的状况下,自会弱化和病变,肾功因弱化、病变和下降了,糖及其他营养物就都兜不住了,遗漏在尿中,使尿糖升高,谓糖尿病。

三、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危害不仅之大、而且之广。危害大,是危害着全身系统的生理细胞,最终导致生理器官全军覆没;危害广,即涉及面宽,据-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就已达到万之多,居全球之首。此外,糖尿病的后备军,也就是带有糖尿病征兆的人数竟然高达1.5个亿,占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多。以现代科技生活的少活动(代谢)与高脂肪摄入的趋势看,未来糖尿病人群还会急遽增加,可谓社会之大患。

糖尿病的临床特征为“三多一少”,即吃得多、喝水多、排尿多和体重减少。更为严重的是糖尿病发展至晚期,一般都会构成“糖尿病并发症”,主要体现为肾衰竭、血管硬化、脑卒中、视力模糊以及足腿糜烂等。

而糖尿病又是怎样形成“三多一少”的呢?我们来逐个分析:

“吃得多”。前文谈到,糖原、脂肪、蛋白是支撑生命健康的三大元素,当细胞组织长期吸收不到血中脂、糖以致其他营养,细胞演生代谢便弱化。人体生命是一个全息系统,当细胞缺乏营养而弱化的时候,自主神经(脑神经)就会指令消化、味觉系统赶紧补进与快速消化,在分泌系统紊乱的状态下,就出现一种此消彼长的“束流”状况,其味觉、消化系统在间接地接收到细胞羸弱的信号后,便快速补进与暴饮暴食。

虽然如此,但补进的脂糖营养因胰岛素缺乏而难能分解与合成,成为不了细胞组织的适当营养,脂、糖(黏血)同流合污,就一同堵在了细胞组织的口颈上,细胞组织如画饼充饥似的就难能获得,饮食营养也就通过肝门静脉、沿着心脏血管、继而排入肾脏,最终滑落尿道的“冤枉走一遭”。所以糖尿病患者尽管吃的太多,其营养物质也只能无奈地依着尿道、肠道排泻而殆尽。生理反应是一个全息系统,当细胞组织得不到饱食或处于饥饿状态时,自主神经就指令味觉要吃和肠胃快消化,接收指令的相关器官也就开始了它的非正常运行。这就是糖尿病“吃得多”的基本原理。

“喝水多”。针对细胞组织来说,与“吃得多”的原理基本相似。人体机能由自主神经支配着,虽然“其间”往往我们感觉不到,但最后的结果还是会反馈给我们的。比如:健康标准降低了,就会感到全身乏力;细胞需求营养时,就会通知我们即时补进;血液稠度升高了,就会通知味觉要水喝;炎热夏天在加大劳动强度使水分流失不少后,喝水就会频繁。这都是大脑神经元所获细胞反馈而作出的能量平衡的“适当式”。那么,糖尿病多喝水的缘故,当然还属于血粘稠更是毛细血管、最终落实到细胞组织的“干涸”原因所造成(而且是神经末端更敏感),由自主神经发出的解渴需求及指令,这就是糖尿病“喝水多”的病理原因。

“排尿多”。糖尿病排尿多是一个相应性症状,喝水的目的是释解血液浓度,以缓解毛细血管和细胞组织的干渴状态为目的。前面谈到糖尿病为代谢障碍性淤阻,也就在于血中脂、糖代谢不到细胞组织的口腹里,而且主要因为脂肪的“难解”与堵塞,才是糖尿病的始作俑者。

我们知道,脂是不易溶于水中的,脂便占领了细胞组织的补进通道,水的渗入会减少,也就构成了“此路不通,请另行它道”,于是多喝的水也就快速的沿着肠道进入肝门静脉、浑入心主动脉、接着灌入肾脏与排出尿道,所喝的水在一小时内也就很快地排泻出去了。这就是糖尿病“喝水多”与“排尿多”的病理缘故。

“体重减少”。作为“代谢性疾病”的糖尿病状况,无论2型糖尿病的“脂肪淤堵”,还是1性糖尿病的“未解糖脂”,可以说“都是脂肪惹的祸”。当脂、糖长期淤堵在毛细血管内,使细胞吸收不到充分的脂、糖营养后,所有的器官会衰退。其他器官衰退了还可勉强过一段,肾衰退了就会酿成摧枯拉朽之大祸,在我《修道养寿与上工无极》(中医古籍出版社)中我把肾说成是“健康营养的大管家”,血中的营养、毒素都要通过肾脏清洗过滤与循环整理的,肾脏衰退了,清洗、整理必紊乱,营养不断被泄漏。身体没有了营养,生命机能难维持,全身细胞便弱化,生演代谢就滞缓,细胞数量就减少,体重也就必然呈现为“减少”状况了。这就是“三多一少”之“少”的形态和原理。

临床观察,糖尿病(也包括1型糖尿病)可分为的三个阶段:

高脂发胖是发生糖尿病的第一诱因,“胖”加“高糖”为糖尿病早期。据观察,在40岁前后如身体发胖至三到五年,就要考虑自己是不是糖尿病一员或储备者了。前面谈到糖尿病必然与高脂“淤堵”有关,如果身体发胖、年龄偏大(其实是高脂“堵塞”的时间过长),加上活动量少的工作、生活特点,成为糖尿病患者的几率有70%多。在糖尿病的准阶段,一般都有行动迟缓、身体易累与口渴、多饮等症状。

糖尿病的第二阶段就是身体消瘦。前面谈到身体消瘦因“末流”淤阻使新鲜血液供应不到毛细血管的口腹里。毛细血管的淤堵症状好比流域河床一样,即愈淤堵愈搁浅,当搁浅到毛细血管严重闭塞和退化的时候,肌体细胞就都在悄悄地“消瘦”了,而脏器细胞的密度也实际上在减少,这个阶段的症状是:乏力、饥饿、出汗、心悸、颤抖、头晕、视力减退、下肢色重、身体浮肿、多饮尿频、尿糖含量高以及易患多类炎症与低血糖等症状。作为调理与治疗来看,这个时段最重要的是,防止“糖尿病综合征”的出现,不然危机就大了。

糖尿病的第三阶段就是危机系数已经增大,而且这个阶段的所有机能都会因肾功衰退而急剧下滑,会出现动脉快速硬化、重度高血压症状、十分危险的脑卒中与冠心病,还有肾衰竭等特大风险。

四、糖尿病治疗的流行方法

就当前治疗糖尿病来说,作为尚未理顺糖尿病“末流淤阻”的西医系统,是怎样治疗糖尿病的呢?基于西医“科学”的实证特点,实际西医重点考虑的是“源头未解”,也就是把治疗重点放在了如何诊治胰岛功能、激活或补充胰岛素等方面。治疗手段也就是药理干预以降血糖。理由是:因血糖高,所以要降血糖。

据介绍,目前常用药物主要有磺脲类、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甲基甲胺苯甲酸衍生物几种类型,其药理作用为降糖。就治疗来说,降糖药对1型糖尿病的疗效不是很好。再是注射胰岛素,西医有这样的记载:“胰岛素是由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对1型、2型糖尿病都有效。而且“胰岛素也是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有效激素,药理在于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等“合成”作用,用药后血糖就降低了。其实来说,血糖降低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如何将血中脂、糖顺利的输送到细胞组织的口腹里,这样如是“重返”的形成了正当代谢或形成正常秩序的生演序列后,其糖尿病的“疑难”问题或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西医治疗糖尿病的焦点在胰腺部位,于我所说的在“源头未解”处下功夫。那么针对前文重点提到的“末流淤阻”却被忽略。事实证明,以药物“分解”、“合成”营养分子的进入干预层面来说,对解决“末流淤阻”的实施效应,尚是困难重重的。因为以胰岛素“合成”去“解决”“源头未解”,和改变血质与“动能疏通”于解除“末流淤阻”的方法措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界面。况且我认为,所谓“代谢障碍性疾病”,主要存在代谢淤阻。而如何解决代谢淤阻,当然就要把视线重点放在如何解除“末流淤阻”上下功夫。那么当前西医的策略方式是什么呢?即片面专注于胰岛问题与诊治效应。其治疗结果呢?西医在面对一个受综合因素而形成的代谢淤阻所演生的糖尿病问题,实际也就成为了不进则退的“缓兵之计”。

就中医来看,对于糖尿病却也存在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现代中医基本认为:“肝主疏泄,关系人体气机的升降与调畅,肝气郁滞则气机升降输布紊乱,肝失疏泄则血糖等精微物质不能随清阳之气输布于周身而郁滞于血中,出现高血糖或精微物质的输布紊乱,反见血糖升高,进一步导致血脂、蛋白等其它精微物质紊乱,引起其它合并症”。就治疗方面,却以“疏肝调气为主,顺肝条达之性以恢复其生理功能,肝气条达,气机调畅,精微得以输布,糖被利用而血糖自然下降”(摘自互联网)。之后就来了一些如仙鹤草、地骨皮、枸杞子以及黄芪、山药、苍术、玄参、当归、赤芍、川芎、益母草、丹参、葛根、生地、熟地、木香、松茸以及白桦茸等药用之物,其药理关系就是以“食补”介入,使细胞分子得以“平衡代谢”。其美国所谓的“分子矫正医学”,其实就来自中医原理。

然而,对攻克糖尿病来说,目前中医的方剂是远远不够的,原因在于糖尿病理的特殊性为:既有“源头未解”,更是“末流淤阻”,所以不能靠——而且我深信如果单靠“补益”介入是解决不了的,原理在于违背了基本规律的“辨证”与“施治”。于是就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实呈结果,实际也就成了似是而非的“未解之谜”。

西医讲科学,中医也倡导“辨证论治”,科学与辨证,其实是微观与宏观的两个层面,各自互补的运用好了,殊途同归,都会得到长足进步。目前中、西医确已存在了彼此的短板和问题,或然就糖尿病这个难症来说,中、西医可能都存在了“辨证”得不够。前面从系统角度论述了糖尿病病理及原因,就治疗而言,我更赞同把治疗的焦点放在其药用之外的界面上,即放弃一些惯有的“针对性”,把重点倾斜到“改变血质”“强化动能”以及“热能辅佐”的界面上,这样效果一定会更好。

目前,社会上已有一些好的观点及应用。如“辅以饮食和锻炼,有相当一部分还能恢复正常,从而避免后半生因糖尿病而带来的痛苦”;“以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方法”。而且“饮食需要计算控制热量的摄入,控制含糖食品的摄入,运动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等观念,虽然某些观点尚不系统,但大体方向是对的,更有许多的糖尿病患者在进餐(服药)后步行几公里,血糖就降低了,这是事实,也是妙用,我们当要换种思维、明确认识、加以贯穿与如实“施治”。

五、糖尿病的准调理

这里就糖尿病我用了“准调理”一词,是我近年来从系统角度和实践探索中获得的可喜成果。

准调理,意味着正确和适当的调理。何为正确与适当调理,当要找到病理病因,再用相适应的方式进行调理及治疗。

糖尿病为慢性“代谢障碍性疾病”,何为代谢障碍性疾病?其代谢障碍的问题,简而言之,就两种因素:一是代谢障碍的性质,即代谢之“物”本不易代谢,如脂肪;二是代谢的行为,即我所说的动能、温度不够而使代谢受阻。然而两种因素就凑成了血中的脂、糖升高。血中的脂、糖升高了,供给所有脏器就都不是达标的营养了。非达标营养同样供给了胰脏,使胰腺功能减弱乃至胰岛分泌量少,接着就出现了“分解”“合成”其糖脂的不够。糖脂未被很好的分解与合成,就更难输送到细胞组织的口腹里了。可谓:因脂堵,糖难进,潴留血中糖升高,祸害脏器罪涛涛。

因脂堵,糖难进,“都是脂肪惹的祸”。为何这样说,我们知道体内最难代谢的物质是什么?是脂肪,次之就是糖分了。脂肪不易水溶,熔点也比体内其他物质都要高,当脂肪摄入多了,在“动能松懈”的不够和“体温护理”不好的状况下,脂肪淤阻势成必然。脂肪淤阻了,淤阻在细胞吸养的道路上,细胞吸收不到养分,也就消耗不掉血中脂糖。消耗不掉血中脂糖而何存代谢,自然不成!所以说糖尿病其代谢淤阻的主要障碍非脂肪莫属!

脂堵了,糖难进。糖的特点我们知道,是易干、易黏,所以容易形成淤阻和堵塞(脑梗)。脂的特点我们已知道,是难融解和难流通,容易导致分支血管、更是毛细血管的淤阻和瘀堵,所以容易形成高血压、脑梗与心脏病。而高脂高糖汇合,一旦身体少动能、低体温和少水分的状态时,也就达成了脂糖淤阻以致所有营养不能循环贯通,自然也就导致了细胞羸弱、器官受损、身体消瘦、脏器病变等综合因素的并发症。

如此看来,是不是全是“脂肪惹的祸”?大众是智慧的,糖尿病症结早就让大众给定义得很清楚了:糖尿病是“富贵病”。

我的祖先赵匡胤征战时期武精身捷,身段矫健,当做了皇帝已后,就企望长寿以保江山社稷的大吃肉食补品与文养生性于少动,以为如此即可健康长寿。可事与愿违,在就位后的短短7年身体就发胖了,形成代谢淤阻,臃肿不堪,行动迟缓,心力不济最后导致脏器受损,我想太祖必然也毁于“三高”症结,其寿还不到50岁。按现在的话说,也就是因“富贵病”而夺走了他宝贵的生命。

宋太祖赵匡胤画像,本画像为真实写照。从唐朝开始,中画就已发展到可以描摹真实人物了。

前面谈到脂肪是人体三大营养之一,凡事都有个度,“过犹则不及”。“天地不仁”,意思是在自然面前人人生命都是平等的,皇帝也不例外,所以说人生都要花点儿时间去修道养寿,细解为“修道明理,明理益生,益生长寿”。宋太祖虽然领军打仗很厉害,也是一个深谙儒家哲理和委婉风范的大政治家,可就是未能悟通老子“道法自然”的深刻含义,在物质条件优越的生活状态里,只要少了“无为”与“自然”,不懂“修道而养寿”。或说生活行为里的“人为”因素多与“自然”因素少,物极必反,最后也就走向了健康的反面。

赵诣家谱

近、当代伟人因阙悟老子导致肥胖成其危害者大有人在,这也是目前“三高”症结风靡全国的一大理由。所以说“富贵病”乃营养过极成瘀之疾患,而成瘀之疾的始作俑者当然就是脂肪了!

如此看来,糖尿病之“代谢障碍性疾病”,其来路还很丰富了,所以我们得从系统层面去分析去对待。从医理上看,医疗问题又可这样认为,即“病从哪里来,就要它往哪里去”。糖尿病之“富贵病”是从脂糖营养过甚和细胞代谢淤阻等多方面而来的,我们要将它请回,就应该从源头上的多方面去寻路径、找答案和予堵截,再适从到位的调理或治疗,效果必然会更好。除此之外,以其他的单一性渠道要让糖尿病回去,无论西医注射与手术、还是中医的化瘀和补益,其实都难达到治本目的。

《黄帝内经》“道法自然”的“治未病”,其实就在提前治病的施行让疾病“原路返回”的原则。如果医学忽略了这个于本返本的“全面法”,治疗效果必然存疑。

据前分析,即以“辨证施治”来进行糖尿病的准调理,当要从“改变血质”开始。前面谈到了糖尿病的“末流淤阻”,主要为脂糖淤阻。追根揭底,血液质量不好,是构成糖尿病的基本原因。中医亦有“万病之源源于血,百病之由由于气”和“万病之源,源于血污”之说。中医的“气”,为抽象概念,又泛指行血、行气与行神之态,这里姑且不议,我们重点来谈谈“万病源于血”或“万病源于血污”之说的道理。

血污,即血液质量不好。对于医养与治病来说,血液质量当属根本(当然也是我一直来专注研究的主题)。血液是细胞代谢的基本条件,血液质量好了,身体就健康。血液质量不好,身体成疾患。

好的血液质量,也就是血中营养成分的合理比值,即合理的营养素、饱和的含氧量和适当的血粘度。我把合理饮食和深度呼吸视为锻造血液质量的双引擎,前者为血液质量提供营养物质,后者为营养血液置入新鲜氧气。我将肺脏合成的血液叫做“氧合血”,把肝脏加工的血液叫做“营养血”,“营养血”加上“氧合血”,才成为我们细胞乐意和免疫力强大的“全养血”。当达到了以上的“营养元素”与“氧合”条件后,给我们细胞代谢就储备了基本的物质条件。但还不够,因为还有“血污”瘀积之险。

古代有句成语叫“流水不腐”,阐述了因水流充氧后水质不变的道理。血液在我们身体里也是这样,由肺合呼吸给我们血液补充了大量氧气,以及不断地置换成新鲜的“全养血”,在心脏、肺力压力和运动“震动”以及温度护理的作用下,血液在全身才得到很好的置换。

更是毛细血管的血液被不断地补充到肌体细胞里与转换成汗腺和脂腺,构成全息循环的生态链,是细胞分子的滋润状态和乐意感受。血未淤阻,自然无“污”。血无瘀积,当然无梗,脑卒中也就成为不可能之事。血液质量尚好,身体自会健康。

那么针对糖尿病的“准调理”或治疗法,就得从系统方面入手。然而,就这个要解决系统问题的方式方法,又如何从生活角度去改变好血质和实施好调理呢?得从五个方面入手,这五个方面是:改变血液质量、激活内循环、置换氧合血、维护体温、平和心态。

1、改变血液质量

改变血液质量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条件。听起来似乎课题之大之难,但却又是治疗之本。为了珍惜生命,亦要选择难题。况且,改变血液质量所得到的全面获益,是治疗、缓解任何疾病的根本措施。或说修持健康如登山一样,是要付出极大艰辛与慎小事微的。除了生命,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呢?当然,改变血液质量得从合理饮食、合理呼吸以及促进血液循环等方面做起。

●合理饮食

“合理饮食”,即补进食物营养与搭配“元素”合理性,谓食疗。食疗要依据不同患者的生理情况来调配,如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食疗方式就不一样。特别对2型糖尿病来说,得去极大限度地减少脂肪摄入且是必由之路,而且对动物油脂更要控制摄入。

我们来看,动物油脂主要是饱和脂肪酸,熔点较高,一般都在28~45℃之间。植物油脂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熔点则较低,一般都在-8℃~-18℃之间。植物油脂在常温下尚是液态之时,而动物油脂则早早就成为固态之状了,尽管人体正常体温在36—37℃之间(腋下),但对于动物脂肪的28~45℃的熔点来说,就远比植物油脂难分解、代谢和流通的了。

当前是一个少活动代谢的科技时代,更是在于一个物质丰、食量足的生活环境里,长期多食动物脂肪必有余孽,流行医学也有“熔点高的饱和脂肪酸容易凝固、沉淀在血管壁上,从而导致动脉硬化”的说法。万法归宗,我们从物理上去理解食物的品质及行血关系并予以适当控制,对糖尿病的调理是非常有益的。

对于熔点高的脂肪来说,无论胰腺怎样分解和肝脏怎样代谢,因高熔点的性质关系,自有代谢缓慢之淤。更在脂肪过甚积淀的状况下,血管(主要属毛细血管)是极易淤阻的。而且在少运动、低热量的肌能条件下,脂肪代谢更困难,这无疑给糖的输送构成极大阻力。

减脂、运动,是我们调理糖尿病的重要环节。然而,即使是植物脂肪摄入多了,在少运动、低体温的状况下,“三高”症状依然呈现。我接触到几位寺院主持虽然素食彻底,但身体依然发胖呈“三高”,亦说明2型糖尿病的问题,不仅是高脂“补进”,更由于“代出”弱化。“道通归一”,任何疾病的发生,都与“补进”与“代出”平衡失调有关。而代谢淤阻的问题,又与少活动、少热量有关。道理简单,人在少活动、少热量和长时间闭塞了汗腺、脂腺的时候,所“损失”的就是堵塞了细胞的“输入口”,疏通未解,时间一长,机能就会形成序列。序列顽固,酿成大疾。

糖尿病准调理之一,要在少食脂肪(特别要少食动物脂肪)及“合理饮食”的前提下,去广食、多食绿叶植物和块根植物。前段时间有个流行视屏,介绍了吉林省松源市一位患卵巢癌晚期的潘女士在多年大量饮用小麦苗汁后,癌症就神奇的消失了。这个报道我相信,但我看重的尚不只是小麦苗的药用价值,更多的是对新鲜叶绿素的免疫消炎及补益性能之认可。

叶绿素具有很好的消炎作用。我儿时割草时手指常被镰刀割伤和草划伤后,就随手摘来绿叶碾出绿汁按在伤口上,再用布包上几天就好了。而且过量补进任何食物元素如脂肪、淀粉、蛋白等都会产生负面作用,唯独叶绿素,无论你补进多少都不会危及身体。这说明了叶绿素对人体健康是有益无害的。如果长期到位的食用了叶绿素,消炎防癌理所当然。或然癌症的产生,正是缺少了这些具免疫性能的“叶绿素”才形成的呢!其理在于:绿叶素既是太阳的光合作用,也是人类生命的演绎之本,所以说“绿色”永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维护健康的基本要素。

除了广食、多食绿叶、块根植物外,素食中的菌类以及水产、海产植物类,都是调理糖尿病的很好食物。按中医理论,水生植物为“凉”性,有清热化瘀之功效。大道至简,我觉得从不同种类、品质、生长区域、味道以及颜色来区分、把控摄入更容易。从纯自然养生的角度来看,当食谱拉宽和品类选足之后,其身体少有的微量元素就补到了。以概念看,中药是什么,中药只是一些我们平常未吃和少吃的食物而已。如山野多年生长的稀有植物人参、黄芪、天麻、三七等,如动物钙类的鹿茸、羚羊角、穿山甲片等,如木质类的灵芝、白桦茸、竹荪、木耳等,如矿物类的煅石膏、云母、朱砂、雄黄、铜绿等,还有“中间层次”的麝香、燕窝、冬虫夏草等,都含有我们平时少有补进的稀有元素。稀有元素缺少了,就会影响细胞的生演代谢,时间一长,反映出的就是疾病。

主食方面自然重要。对糖尿病调理,我尚建议少吃些淀粉,才可加大蔬菜类及叶绿素的摄入量,以减少淀粉(化糖)的摄入,必有好处。当然,主食也是调理的重要一块儿,五谷杂粮,吃了健康,平时可以多食苦荞、燕麦、苡米、高粱、小米以及豆类、黑米、黑豆、黑芝麻等,都是调理糖尿病与改造血质量的好食物。

苦荞是降血压、血糖、血脂的“三降”食品,可改善人体微循环

另外,尚可从味觉上辨别食物和予以选择,即多食一些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菊、柚子、莴笋等;多食一些酸味的植物和水果如李子、柑橘、山楂、杨桃、西红柿等;多食一些菌类如食物如蘑菇、黑木耳以及松茸、灵芝、冬虫夏草等;补进一些野菜如苦菜、蒲公英、紫苏、马齿苋、车前草等;多饮一些苦茶如绿茶、苦丁茶、莲心茶等。以上食物的多类品种基本属于中药范围,还可以根据中药学典和中医师指导进行选择配餐。

再是水,也是锻造血液质量的要素之一。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成年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70%。水是细胞生演代谢基本条件,人体生命的各种活动,都是在水的参与下才得以完成和实现的。好的水含有一定份额的矿物质,对人体亦有滋补机能、滋养皮肤、抗氧化、滋润细胞生演、代谢肌酐与排泻毒素等作用。调理糖尿病与高血压都是需要多喝水的,水能稀释血液,缓解血液淤阻,有利血液循环和清洗血中垃圾,对缓解血管硬化以及排出多余糖分等,水都发挥了的极大作用。

2、激活内循环

内循环包括内器官的血液循环系统和腺体分泌的代谢系统,两者关系又相辅相成。

内循环实属一种动力形式。或说既有循环的“动力”,就有动力的“关键”,而动力的关键主要来自于肺力呼吸。肺力,即肺部呼吸产生的压缩力,其肺力呼吸的一张一弛,给内脏机理的生演代谢就提供了极好的生力效应。从原理看是这样:物质为动能,生命为动态,细胞要活动,机能需代谢,那么肺力的深呼吸就给胸、腹脏器(器官)提供了一个生演代谢的大环境。

●合理呼吸

“合理呼吸”指常常有意锻炼时的深呼吸。在我“生命动能应用医学”系列中谈到了关于“肺力内运动”的基本常识,大意为:肺脏除了吐故纳新的制造“氧合血”外,还以巨大的张弛压力来激活胸、腹腔血脉循环,帮助肠胃消化,刺激诸多脏器的内分泌,构成胸、腹脏器细胞动能供应与生态环境。特别是肺脏制造出“氧合血”,给全身细胞提供了必要的演生条件和免疫性能。而且许多内脏疾病都与内循环失调有关,而激活内循环的强大动力就是肺力的“深呼吸”了。

而所谓合理呼吸,就是将肺脏功能运用到极致,也就是让肺部的所有空间,都能制造出完整达标的“氧合血”。同时对肺脏自身亦有“动能”保健的好作用。

肺脏是一个大能量体,平时有35%的空间未被利用(那是留着给“逃跑”时用的)。如果平素锻炼多做深呼吸(更是运动时其自发性与较长时间的深呼吸会更有效),我们说制造“氧合血”,提高免疫力。同时,深呼吸对肺脏自身也同样地激发了全面性锻炼。肺,既怕寒也耐寒,但耐寒的前提是多干预刺激的多运动锻炼,于是肺部就增加了抗寒力。自然,细胞吸收了“氧合血”,生理机能便提升,所以说作为糖尿病调理的不断践行深呼吸,是改造血液质量的好路径。

体育运动员的血液鲜红,其实是血中含有更多的氧成分。氧充实了血液,使血液质量在“营养血”的基础上而得到了完善,所以运动员的御寒、抗病能力都很强。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先生80岁了,且一直爱好运动,看起来很年轻,身体指标都很好,这都是饮食好习惯、运动深呼吸、制造氧合血、获得好血质的原由所在。

所以,我把血液质量的锻造,归纳为“合理饮食”与“合理呼吸”两种路径,谓“补进”方面。而把血液循环之必须条件的“运动”、“体温”与“砭摩之法”又界为协助“代出”的三个层面。对于糖尿病的“准调理”来说,“血液质量”好了,也得到了好循环——叫“治血脉”。“血脉治也,而何怪!”是神医扁鹊一句划时代的经典名言。当你“治”好了血质量和“置换”了好循环,即调整好了“补进”与“代出”的平衡关系——我把它叫做“治大病”。“治大病,小病愈”,即是说其代谢关系的“大病”治好了,局部瘀滞而导致的各类“小病”(小脏器的病)也就不会犯了,疾病就会离你而去。

赵诣与老学专家们交流学术问题

3、置换“氧合血”

置换“氧合血”,意味着全身系统的主、支血管与毛细血管的血液置换,是改变血液质量的必由之路。即使我们有了合理的“营养血”和优质的“氧合血”,如得不到全面系统的适时“置换”,其潴留滞代的肌酐种种以及多种因素的血瘀之“毒”,必将降低全身系统的血液质量。所以说要锻造好全身系统的血液质量,是必须要“置换”陈血和补充新血的。

置换血液的方式主要由“合理运动”(运动导致“合理呼吸”)和“砭摩之法”来进行。前者为主动性“置换”,后者为被动性“化解”。所谓“合理运动”,即包含了运动的方式与时间,其运动的方式为:肢体运动、肺力运动、震动运动及砭摩之法(代谢运动)。一般来说,肢体运动好理解,肺力运动已说明,震动运动要解释,砭摩之法有关联。下面就不同的“运动”性质于糖尿病调理方面来说明:

(1)肢体运动

肢体运动的形式有许多,本处指我们平时的徒步、跑步、竞技运动和太极拳等。对于糖尿病调理来说,要针对不同年龄、身体状况和病情状态来选择运动方式。如年轻一些体力尚好的就可以选择跑步、球类运动等,对年龄较大的老人来说,可选择徒步、太极拳以及缓慢跑步都很好。虽然跑步要累一点,而习惯了就不累了,但跑步更有震动、激活颅内、骨骼细胞之功效,所以我认为只要尚可适应跑步者,就应选择具有震动性质的跑步形式。

跑步运动既能拉伸筋络、治疗静脉曲张、修复下肢血管、更有回收(置换)下肢血液之功效,还能震动身躯、疏通脑脉与防止脑梗,亦能产生热量、加大活力的输送脂糖于细胞组织的口腹之中,更能较长时间的锻炼肺合力和制造“氧合血”等,总之我是喜欢这个简单形式的。我的生理指标基本正常,为其“修道与养寿”,我也是每天一、两次跑步2到3公里,以代谢汗脂3到5分钟为适宜。

跑步自由,没多少约束,但要注意三点:

一是跑步前几分钟最好喝上一盅水,便于跑步发热时部分水分可以渗透到细支血管和毛细血管里,以达稀释细支、毛细血管之血液。发热时不需解开衣服(指冬天),以达汗腺、脂腺以及肌酐得以蒸发代出,疏通毛细血管至细胞口腹之通道,以吸纳或消耗掉血中脂糖、供养细胞生演为目的。

二是跑动时要放松心态,让神经元处于平缓松弛状态,当神经元处于了平缓松弛状态时,大脑充血便容易,心脏压力就减缓,身体各部位的细胞代谢为平衡。心情亦轻松,锻炼效果会更好。

三是跑步时要尽可能的让身体发生震动感,因为“运动的性质是震动”(指细胞“感受”的颤动波)。我跑步时喜欢左右摆头与有意深呼吸,特别在跑步之先还深吸几口深呼吸,把肺部的浊气先吐完,再缓缓吸入新空气。前者有保健脑脉和防止脑梗之功效,后者有彻底置换氧合血与保肺健肺的作用。跑步既是简单法,综合效应也很好,能拉筋络、强筋骨、活血脉、激震动,适度到位的跑步运动,对糖尿病调理会必然带来好效果。如果不能跑步者可以选择徒步运动,只是徒步时最好也要达到上述跑步的内容标准。

跑步对“疏通”毛细血管、震撼细胞组织、产生较大热量与帮助消化等,就比非震动方式更有益。糖尿病本就存在于毛细血管之淤阻问题,运动时的震动与热能,对全身的“淤阻”部位来说,会必然带来刺激血液循环和激活细胞生演的功效。毛细血管(含脏器内的毛细血管)在其运动、震动的频率下,毫无疑问会给细胞吸收血中糖、脂构成松动的活力效应及输送条件。所谓“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当然不能只走百步),其理是科学的。就糖尿病调理来说,许多人在吃饭后走上两三公里会很舒服,再量血糖也就相应地降低了,其理就在:当人体活动时,产生的震动效应和热量输送,给细胞组织的生演代谢就提供了极好的生态条件和运行环境。

太极拳是老年运动的好项目。太极拳的慢动作对拉伸筋络的作用很大,特别针对痛风、关节炎等均有很好的调疗效果,我的一位朋友47岁患痛风,严重时行走与蹲腿都不能,在打了太极拳半年多后,已恢复到没有不适的感觉程度了。打太极拳时需要放松意念,以减缓神经元的获血“阻力”和让心脏舒坦运行,以达到“平衡锻炼”的好效果。

热能对细胞的生演与代谢至关重要。就糖尿病来说,将毛细血管的脂糖营养“疏通”到细胞组织的口腹内,以致“消耗”掉血中的脂、糖,从而将其回到正常“序列”,热能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治疗糖尿病(抑或“三高”症)的最好方法。

于本返本,正因为糖尿病理属于“代谢淤阻”疾病,而形成于“代谢淤阻”的主要方面为哪些呢?就是“补进”过多和“代出”减少嘛!而“代出”减少的主要方面也就是少运动和少热量之原由,如果我们进行适当的运动干预和完善好的热量输送,即从细胞分子层面去解散糖尿病的“淤阻症结”,可谓是糖尿病的“准调理”了。

(2)肺力运动

肺力运动是“内运动”的重要形式,功能多样且不做赘述,只是告诉糖尿病者不要轻易忽略这一方法,或看来简单,可功效之大,它既能激活内分泌系统,又能与肢体运动一道给予脏器(细胞)的生演代谢提供必要的“动能”条件,而且是其他形式都不能顶替的。

所以就糖尿病调理来说,平时多做深呼吸,无论在运动时、还是在行步中,无论在踱步里、还是在紧急中,都可以随时做做深呼吸,以制造出更好的氧合血。

(3)震动运动

震动运动的方法很多,前面也谈到了跑步震动的好效应。法为实用,道为朴终,我认为锻炼身体不同于艺术表演,无需讲究太多的形式——形式多了反受约束,“道法自然”,只要发热出汗和震动到位的达到时间就行。

平时做震动运动也非常容易,比喻漱口时可以牙刷不动让头摆动,刷牙呈横向、纵向两种姿态,头部也就受制约的横向摆动和纵向摆动,以达震动的频率效果。这种刷牙“震动”方式很好,有规律,不间断,易锻炼,有实效。时间长了,对震动脑细胞、疏通脑血脉、防止老年痴呆症和脑梗死等都有极好的护理作用。即使患有轻微脑梗,也可以用此方法相适宜的进行调理。

糖尿病既然属于淤阻代谢而产生的疾病,那么运动、震动以及深呼吸的“内运动”和制造“氧合血”等,从形式到本质和从外至内其疏解性能,对糖尿病的调理、缓解与治疗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

(4)砭摩之法

“砭摩”为古老中医的手法之一。大道至简,我把砭摩之法的实施效应视为补偿运动,即以疏通血脉淤阻和激活血液循环为目的,以促进细胞代谢为原则,这样对糖尿病或“三高”症的代谢淤阻的调理即可恰到好处。

当然,砭摩之法更有如前所说的置换血液以及改变血液质量方面的实际效果。原理是:打碎肌体淤结,疏通血脉通道,重组代谢机制,开启细胞修复。有着很好的物理刺激疗效或“动能医学”效应。具体实施手法在我《修道养寿与上工无极》(由国家医学权威之一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中有详尽介绍。

该书以《黄帝内经》“治未病”的医养策略为核心,以系统观念和科学方法为支点,以西医成果的解剖、生化以及“细胞代谢平衡医学”、“生命动能应用医学”为切入,深入浅出和比较论述,属全新角度与完善系统的现代实用养生法。更有其“砭摩之法”的细则指导,是一本家庭保健实用全书和养生执业平台教材,特别针对于生活不周而导致的代谢性疾病如“三高”症、胃萎缩以及瘤、癌的防治等,都有许多防治新角度和调理新方法。

高血糖对大脑方面的威胁主要有血管硬化和脑脉瘀堵。在人体器官中脑脉是最脆弱的部分,血管硬化最易导致的结果就是脑血管脆裂而导致脑卒中,血脉瘀堵最易造成的结果就是脑梗死。前者危险性更大,严重者一般都要开颅抢救,即使抢救过来成半身不遂或植物人的几率都很大。后者的脑梗死相对要轻缓一些,一般存在为智商急遽下降、失忆和感知能力消退等,呈半身不遂和导致生命垂亡者也不乏其人。

关于脑梗,这里要谈一个普遍存在的风险症状叫“脑筋膜梗阻”,这个“梗”一般梗在后脑与脖子之间的头皮筋膜上,感觉上不打紧,但危险系数还是蛮大的(当然也是现代中、西医容易忽略的问题)。生活中有许多“脑筋膜梗阻”的人群,其高脂、高糖者更是屡见不鲜,而且“脑筋膜梗阻”常常伴有头闷、头晕、头痛以及心慌乏力等现象。以我的诊断经验基本为:头晕是缺血,头疼是淤堵。

而且一些案例还属于“脑筋膜梗阻”所导致。许多男性“三高”患者的后脑筋膜都有梗阻隆起现象,这个梗阻隆起的淤堵形成与血脂、血糖升高、头部体温偏低及活动量减少有关,其本质上也就涉及到了血脉不畅与细胞代谢淤阻的根本问题。

“脑筋膜梗阻”来自脑筋膜里的静脉淤阻,当有了明显的脑筋膜梗阻后,其间必然形成于肌体瘀结或血滞凝块。血液循环为整体系统,即使是脑外的“脑筋膜梗阻”,也很难保证它什么时间不会钻到脑颅里的血脉中去,从而形成风险极大的“脑梗死”。在我《修道养寿与上工无极》中讲述了“三哥”的故事:其在喝酒后睡了一个晚上,早上起床时智商就只有一岁半了,保姆上厕所他也跟着走。医院看他,他未想起我来。我看他后脑部位就有胼胝样的叠层板块,之后我就“脑筋膜梗阻”了。还有另一位朋友也有明显的后脑梗突现象,只是没有“三哥”梗突的厉害,医院做了一次风险性治疗,由于即时诊断服药,现在状态还很好。生活中“脑筋膜梗阻”的人很多,当要注意,发现后可以用“砭摩之法”将其逐渐地处理掉。

4、维护体温

体温是生命演绎的必然条件。人体的体温来自两个方面,即食物消化产生的热量和细胞生演产生的热量。前者我把它说成“外源热量”,后者我把它说成“内源热量”。但“内源热量”与“外源热量”又存在有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体温对于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更是细胞的生演和代谢,均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深度理喻及好好维护,“不治已病治未病”,以防止急、慢性疾病来袭。

高脂易“脑梗”,头部要防寒;高糖易“卒中”,头部要保暖。现代医学也提出“秋冬季节要严控脑卒中风险”,说明低温是引发脑梗的重要诱因。

维护体温也是调理糖尿病的重要环节。在长长的秋冬季节,在保暖身体的同时更要保护头部温度。在寒冷的冬天,特别多在户外活动的患者,往往身体御寒还可以,但头部保暖常常不够。我们知道好的体温既有利于机能代谢,又能保护脑脉运行,所以说秋冬季节加强锻炼、提高体温非常必要。

温度是细胞生演的基本能量,也是血脉运行和活血化瘀的必要条件,特别要让脂糖“代谢”到细胞组织的口腹里去,便可选择适宜温度进行干蒸、湿蒸,以及用红外线烤灯加上到位的“砭摩之法”,对刺激细胞吸收脂糖使血液系统得到正常“代出”,是调理糖尿病的好方式。

5、平和心态

除此之外,平和心态尤为重要。从细胞反应的角度来看,所谓平和心态或精神愉悦,其实就表现于我们脑细胞(神经束)的松弛现象。神经束松弛了,在心脏的压力下,血液便于灌入,血液滋润脑神经细胞从而获得正常营养而得以代谢,形成平谐的生演状态。继而发出健康指令,协调全身机能于正常运行。

心态平和、悠然无事的脑脉状态,就无须使得某根神经孓然凸起,去担心某事的使其神经放松不下,显然不是一种好状态。反之,心态平和了,精神愉悦了,大脑神经全部放松,脑脉(脑神经)得以充分供氧,心脏压力减缓,“中段”的血压也不会高,血脉舒畅,身体舒适,也是调理糖尿病及“三高”症状而必须注意的方面。

另外,好的精神状态还会平衡腺体分泌,从脑垂体至肾上腺、再到前列腺或卵巢腺等,都会带来良好的分泌状态,以激素调节内循环,对血液质量以及全身机能的生演运行,都将产生必然作用。

总的来说,糖尿病是一个错综复杂的代谢性疾病,或说先由胰岛功能而引起,后由代谢淤阻而继发。或说先由脂肪淤阻而导致,后因胰腺受损而病变。但无论如何最终所体现的,都是因血脉淤阻而导致细胞饥渴的“代谢”不掉血中脂糖。

而作为糖尿病调理的焦点,就在如何让血液流进细胞组织的口腹里、抑或代谢掉血脉中的糖和脂,这就是我们调理的关键之处。这个关键渠道如果打通了,或打通之后让它“恢复”了以往的代谢序列,对于早、中期糖尿病的调理来说,会出现极好的康复效应。而对于后、晚期的糖尿病者来说,如是调理也是必要的,因为可以说除了此种调理之法而再也找不到更好的调理方法了,此法为究其本原与系统对待。如果将其做到和做好了,还会对其他疾病以及保健长寿等都会产生必然效应。所以说调理与治疗一样,都需要系统看待,辨证施治,全面应对。而且疾病为缓慢,调理需耐心。

最后愿与大家同修老子的观念、思想和行为,平和心态,珍爱生命,深根固柢,修持健康,学习科学系统的医养知识,谓:修道明理,明理益生,益生长寿,天长地久!

——谨以此文献给修道养寿与爱护生命的朋友!

年1月7日.

告网友:如觉此文对您朋友能带来健康好处,谨望协助转发——传道之行,尚需同仁。学老子智慧,创自然养生。修道养寿,天长地久。传播健康,国泰民安。致谢!

《修道养寿与上工无极》目录摘选

赵诣著

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第一章修道养寿与上工无极

一、疾病产生的原因

1、人为什么生病

2、偏食——疾病产生的前提条件

3、脂肪淤阻——心脑血管疾病的源头

4、体温与受寒

(1)体温方面

(2)受寒影响

(3)温度与中暑

5、血脉不通

6、大脑非和谐与指令成紊乱

二、理疗与药用的关系

1、理疗问题

2、药用问题

第二章生理器官与疾病

一、血脉功能及疾病

1、血脉的功能

2、中医望诊气血

3、血脉系统方面的疾病

(1)肌肉淤结与调理

(2)血管壁增厚与调理

(3)高血脂与调理

(4)糖尿病

(5)静脉曲张

4、高血压

(1)继发性高血压

(2)原发性高血压

(3)肾血管性高血压

(4)白大衣高血压

(5)妊娠期高血

5、脑梗塞

二、大脑功能保养与疾病

1、养生

(1)生活起居规律

(2)工作态度与生活方式

(3)饮食观点

(4)食物的性能

(5)运动理念

(6)生命物理与生理系统

(7)传统理疗与现代文化

2、养心

(1)学习经典有益身心

(2)端正态度修持虚静

(3)精神饱满心情愉悦

(4)帮助别人建立自信

3、养脑

(1)大脑结构与功能

(2)血脉末段与神经元的反应关系

4、大脑疾病与保健方式

(1)大脑疾病

(2)精神病状及神经元反应

(3)癫痫病

(4)脑筋膜梗阻与头痛头晕

三、椎骨疾病和保养

1、颈椎功能与疾病保养

(1)颈椎压迫与弯曲

(2)“高枕无忧”的不良习惯

(3)谨防颈部淤结出现

(4)防止颈椎韧带拉伤

2、胸椎功能与疾病保养

3、腰椎功能与疾病保养

四、心脏功能与疾病保养

1、心脏结构与功能

2、心脏病的症状及反映

(1)心脏病的症状

(2)心脏病的诱因

(3)王锺教授谈论冠心病

3、心脏维护面面观

(1)看淡事物心地平和

(2)畅通脑血管心压会减半

(3)打通肌体淤结有助血脉循环

(4)形成良好生活习惯,保持正确睡眠姿态

(5)合理饮食,保持身体酸碱度平衡

(6)戒烟戒酒

(7)血压不高心脏不老

(8)加强体育锻炼,增加内源热量

(9)晚年多睡觉,心脏不易老

五、肺的功能与疾病保养

1、肺的功能

2、肺的疾病

(1)伤寒肺症与中医理论

(2)肺炎

(3)肺结核

(4)肺癌

3、肺的保养

(1)乾隆皇帝的“养生四诀”

(2)锻造好的体温,保持肺的健康

(3)食疗与保养

(4)气疗与保养

(5)运动与保健

(6)抽烟的影响

六、肝的功能及疾病保养

1、肝的功能

(1)肝代谢功能

(2)胆汁生成和排泄

(3)解毒作用

(4)免疫功能

(5)凝血功能

(6)其它方面

2、肝脏疾病与护理

3、肝病康复的食补参考

七、胆的功能与疾病保养

(1)胆囊的功能

(2)胆囊疾病

(3)观胆新视点和健胆新方法

(4)护胆饮食

八、胃的功能及保养

1、中医病理的立足点

2、胃的结构

3、胃的功能

4、胃的疾病

(1)胃不适

(2)消化不良

(3)急性胃炎

(4)慢性胃炎

(5)胃溃疡

(6)萎缩性胃炎

九、脾的功能及保养

十、胰脏的功能及保养

1、胰腺的形态与结构

2、胰腺功能

3、血糖指标及糖尿病症

4、糖尿病病原

(1)遗传因素

(2)肥胖症原因

(3)氧化压力

(4)饮食关系

(5)精神因素

(6)活动量不足

(7)针对性调理

5、糖尿病的调理方法

十一、肠道功能及保养

1、小肠的功能和保养

2、大肠、直肠的功能和保养

十二、肾的功能与疾病保养

(1)肾的结构与功能

(2)肾的疾病与维护

①肾炎

②肾盂肾炎

③水肿

④肾结石

⑤高血压肾病

⑥糖尿病肾病

⑦尿蛋白

⑧急性肾衰竭

⑨慢性肾衰竭

⑩尿毒症

(3)肾的护理

十三、肾上腺功能与保养

1、肾上腺的特别处

2、肾上腺的形态与结构

3、肾上腺的功能与特点

(1)肾上腺的功能及特点

(2)肾上腺激素、性激素及生命力

4、肾上腺疾病与治疗

5、如何维护肾上腺

十四、膀胱的功能与保养

十五、生殖系统的保健与功能

1、男性生殖系统

(1)前列腺

(2)睾丸

(3)阴茎

(4)男性生殖系统的护理

①阴茎勃起障碍

②阴茎硬结

③阴茎衰老

④梅毒

⑤淋病

2、女性生殖系统

(1)阴道前庭

(2)阴蒂

(3)阴道

(4)子宫疾病与护理

…………

(15)牛皮癣原理及防治角度

(16)皮下结节

8、皮肤调理与保养

第三章上工无极与防病措施

一、健康的第一条件——合理饮食

二、健康的第二条件——合理运动

三、健康的第三条件——血脉畅通

四、健康的第四条件——体温升高

五、健康的第五条件——气疗的好处

六、健康的第六条件——心态平和

七、健康的第八条件——饮食阳光

八、健康的第七条件——保持正常的生理机能

九、健康的第九条件——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小疾病

十、健康的第十条件——拥爱社会滋润心田

第四章“砭工无极”疏通法

一、理疗之法与砭石新用

1、理疗之法

2、砭石之法

3、打通经脉通道

4、打碎病理序列

5、重构代谢机制

6、开启细胞修复

7、疾病——补进代出的失衡症

二、打通淤结

1、砭疗新用

2、修到而养寿

自然观赵诣

赞赏

人赞赏

人喜欢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北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dasoft.net/kjzf/1017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