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味运用的基本原理
作者按:几十年不用,确实生疏,受邀日久,一直没得空,国庆假日,终于得以完成。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现代医学从营养学角度,提出了人类生命延续的是各种食物中不同的营养物质,对人体内各个生命器官或功能提供不同的营养,以保持整体生命的延伸。但是,仅仅说营养还不是万能的,自然界中几乎每一种食物都含有人体需要的各种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类、微量元素等,假若人类只食用一种或几种食物能否保持生命的延续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其实人类每天都在依靠酸、甘、辛、苦、咸、淡、辣等不同味道的食物延续生命,繁衍生息。这些不同味道的食物在提供人类生命需要的动力之时,也在不断的发生相互作用,改变人类的生命进程。这个进程或是加速生命的终结,或是延缓生命的存在,或是混合型的方式前进。中医从食物的各种味道及其不同功能进行分析,结合临床实践,以说明食物对人体的作用。通过合理食用不同味道的食物,来持续或纠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情况,至今还有指导意义。本文只是从最简单的内容予以说明。
1、五味及其基本功能
中医总结自然界中食物的味道主要有酸(涩)、甘(淡)、辛(辣)、苦、咸,统称五味。通过实践归纳了各种味道的作用以及常见的主要食物大致如下:
酸(涩)味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常见食物有:石榴、山楂、橙子、乌梅、五味子、醋、番茄、橘子、橄榄、杏、枇杷、葡萄、柠檬、草莓、猕猴桃……
苦味有泄和燥的作用。常见食物有:苦瓜、苦菊、生菜、苦菜、莴笋、芹菜叶、苦丁茶、莲子心、苦荞麦、荷叶、芥兰……
甘(淡)味可以滋养补虚、和中缓急、利湿的作用。常见食物有:玉米、甘红薯、土豆、南瓜、胡萝卜、粳米、糯米、白薯、蜂蜜、蜂乳、甘蔗、西瓜、栗子、大枣、燕窝、莲藕、荔枝、香蕉、白菜、黄芪、淮山、薏仁……
辛(辣)味有发散、行气活血的作用。常见食物有:姜、葱、大蒜、香菜、洋葱、芹菜、辣椒、胡椒、茴香、豆豉、韭菜、酒、薄荷……
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的作用。常见食物有:盐、酱、紫菜、海虾、海带、海参、海蜇……
2、五味与五脏的关系
不同的味道,在身体处于不同的情况下,对不同的脏器有不同的作用。
一是各有所喜,正常生理情况下,不同的味道对其喜欢的脏器是有优先和补益作用。苦味喜欢先入心脏,酸味喜欢先入肝脏,甘味喜欢先入脾脏,辛味喜欢先入肺脏,咸味喜欢先入肾脏,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所说:“五味入胃,各归所喜,酸先入肝,辛先入肺,苦先入心,咸先入肾,甘先入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
二是各有所恶,正常生理情况下,不同的味道对其不喜欢的脏器就有抑制作用。多食咸味易伤心脏,多食苦味易伤肺脏,多食辛味易伤肝脏,多食酸味易伤脾脏,多食甘味易伤肾脏。如《素问·五脏生成篇》所说:“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话说高血压的病人,要低盐饮食呢。
三是各有所宜。在病理情况下,不同的味道对相关脏器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肝病宜食甘味,心病宜食酸味,脾病宜食咸味,肺病宜食苦味,肾病宜食辛味。《素问·藏气法时论篇》:“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咸以泻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话说肝气不爽的时候,是不是吃了蛋糕等甜品就能缓解一下呢。
四是各有所禁。在病理情况下,不同的味道对相关脏器具有一定的损伤作用,应予以禁止。肝病不要多吃辛味,心病不要多吃咸味,脾病不要多吃酸味,肾病不要多吃甘味,肺病不要多吃苦味。如《灵枢·五味》:“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素问·宣明五气篇》:“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
3、基本原理
简而言之,运用五味的基本原理,主要是根据其五脏的相生、相克等关系确定的,正常生理情况下,五脏之间既有相互促进、互利共赢,又有相互抑制、互相制约的关系。
五脏的相生关系是: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
相生是一种有利于和调节的关系,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利共赢的关系。通俗的说五脏的相生关系,就是肝气爽了,有利于心情,心情好了,有利于食物消化,就能多吃多喝,就能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有利于肺脏的撮合、扩散,有利于肾脏的收纳与储藏,有利于肝脏的代谢与调节,肝脏的代谢与调节正常,肝气肯定很爽。如此周而复始,是谓相生。
五脏的相克关系是: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心克肺,肺克肝。
相克是一种不利于或抑制的关系,一种互相监督、相互抑制的防止“腐败”的关系。通俗的说五脏的相克关系,就是肝气不爽,首先不利于脾胃功能的发挥,抑制食物的消化吸收,肾脏收纳与储藏的营养物质也会受到抑制,营养物质减少,心脏功能减弱,心情好不了,会抑制肺脏撮合、扩散,肝气自然不爽。如此周而复始,是谓相克。
以酸味为例解释一下五味在所喜、所恶、所宜、所禁的运用原理。
酸味喜入肝,酸(涩)味有收敛、固涩的作用。正常生理情况下,酸味有利于肝脏功能发挥,尤其是在秋季,气候转冷,腠理慢慢闭合,体内开始收纳、储存营养物质,酸味的收敛固涩有利于肝气的疏泄和血液的储藏。病理情况下,如临床治疗中,补益肝脏的药物多有酸味。若心脏有病,也可以用酸味之品,肝生心,酸味之品多有软化血管的作用,有利于心脏功能的好转。故曰“心病宜食酸味”。
酸味易伤脾,是由于正常生理情况下,肝脏得益于酸味的补益而强大,肝克脾,强大的肝脏疏泄功能,反过来能抑制脾脏的运化功能。酸味过多,对脾脏不好。所以脾脏有病,就不合适用有酸味之品,故曰“脾病禁酸”。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指出:“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hedasoft.net/kjcp/13933.html